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让全民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本站原创    2015年04月23日

    ■记者 马建华 文/图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今天(23)日是世界读书日,对于爱书人而言注定是难以忘怀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民阅读”,并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一个全民阅读的大好时代已经到来。
    政府应保障公民阅读的权利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全国各地都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州图书馆充分发挥公益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将各种图书送进农村牧区、军营学校、社区等,宣传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大意义,通过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使广大读者了解中华经典、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体文化修养,提升了文化品位。让更多读者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发挥了图书馆"推广阅读经典,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据悉,政府部门加紧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新闻出来后,疑问也随之而来: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是个人的选择。既然如此,政府为何要抓全民阅读?有不少网友调侃道:“以后不读书就是违法了?”还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力抓经济、民生、反腐、法治等“硬任务”,“像全民阅读这样不痛不痒的软任务,如此大张旗鼓地抓,是不是在作秀?”
    专家认为,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保障每个公民平等地获得阅读资源,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社会,阅读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穷人家的孩子通过阅读改变了命运。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当然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全民阅读立法的核心不是限制公民个人阅读的自由,而是明确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中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具有更加紧迫和长远的意义。国际阅读学会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历年的国民阅读调查都显示,无论是阅读率还是阅读量,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普遍将全民阅读作为“总统工程”,以体现重视和扩大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阅读只能解决自己的阅读问题,解决不了营造氛围,完善基础设施必须要由政府来抓。
在我州这样一个全民阅读率相当低的地区,提高国民阅读率需要政府大力完善阅读设施、营造阅读氛围,既需要做好“增量”,也要用好“存量”,充分发挥现有各类设施的效能。
    数字阅读改变阅读习惯
    在习惯了上网浏览、看微博、发微信以后,许多人突然发现自己难以阅读大部头的书籍,哪怕是以前甘之如饴的小说,如今也读不下去了。他们担心网络阅读习惯会带入传统阅读,使人丧失阅读复杂深奥内容的能力,变得愚蠢浅薄。
    “阅读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为。数字阅读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极易分散。由于网络内容大部分是多媒体,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而这些内容大都是以超链接的形式排列的,一旦点开新的链接,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领域。我在上网之初是为了读一条感兴趣的新闻,但很快被购物网站上的最新产品吸引住了,变得本末倒置。”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有人认为,无论阅读电子书籍还是纸质书籍,完全是个人行为,没有必要去争议阅读形式。
    记者调查发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纸书的力挺者。他们喜欢看纸书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有的是觉得看纸书能修身养性,有的是养成了习惯,觉得看纸书更有感觉,还有的干脆说看电子书太费眼睛,还是看纸书眼睛舒服。
    在他们看来,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我喜欢三类书籍,一类是历史典籍,我喜欢从书中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中体味人生;第二类是针砭时弊的书,思辨性强,有助于我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第三类是和我亲身经历有关的书,比如我是六零后出生的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变幻,这一类书籍让我能够找到成长的影子。"在州文化部门工作的杨先生告诉记者。
    杨先生不仅喜欢阅读,还喜欢到书店读书、买书。但他并不排斥电子书。"如果要在纸书和电子书之间做个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拿起纸书。”杨先生笑言,“我好像觉得只有读纸书,才更让我能静下心来,更能让我沉浸在书的世界中。有句老话叫做'手泽犹存',纸质的书读起来可以勾勾画画,写下感悟,放在书架上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网上阅读比不了的。”
    “我们常说没有时间或心情读书,并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我们说一个人有书卷气,表达的其实是沉静专注的意思,这需要时间来涵养,阅读也并非是唯一的形式,琴棋书画都有这种功能。人们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在州政协工作的韩先生认为,每个公民应该享有阅读公共资源,从而构建“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的“书香社会”。 
  • 上一篇:一季度我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98亿元
  • 下一篇:州商务局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