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5年11月11日
■ 记者 陈杨
今年9月以来,我州向1360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
到如今时隔已有两个月。第一书记去村里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带领贫困村脱贫致富他们又有什么想法?近日,记者对部分第一书记进行了采访,去看看他们为贫困村发展增添动力、注入活力的工作剪影。
脱贫
探索出一条产业之路
州国土资源局李强任海拔3700余米的石渠县麻呷乡志河村第一书记。“第一次到村,是和村长一起从乡政府坐了半小时摩托车才到的,路十分不好走”,李强告诉记者,到村后的第一印象就是整个村子感觉很萧条,人烟稀少。后来才知道,因这里自然条件艰苦,缺乏收入来源,子女读书难等原因许多村民都搬走了。原本只有28户人的村子,现在只有不到10户人。
谈到第一次到村,李强显得有些“尴尬”,他说,第一次到村,我就组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开会,本来想与群众多沟通沟通,与群众打成一片,但是到那里才知道他们都不会汉语,我也不会藏语,原本准备的很多话语却不能表达出来,只能通过乡干部的翻译,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现在我把学习藏语作为首要任务,”李强说。
对于下步打算,李强在进行了深入考察后认为,志河村是石渠县为数不多的农区,主要出产小麦、青稞等作物,但是因气候、土质等原因产量很低,想要脱贫必须寻找其他的路子,然而寻找到合适的产业是相当困难的。对以后的工作,李强打算逐步加强村班子建设,提高村民思想素质,转变落后的思想和不良习惯 ,同时再细致深入调研,争取为志河村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之路。
助学
贫困村扶贫先扶智
曲勉任第一书记的村,是理塘县禾尼乡克日泽洼村,属牧业村,全村共有106户、539人,学龄儿童76人,该村没有村小学,其他村小又距离太远,所以该村学龄儿童都在流学玩耍,在这个本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大好年华,却因没有条件而造成流学。看到这个情况,让曲勉感触最深。
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曲勉通过走村入户、摸底村情家况时了解到,该村至今没有通电、也没有通讯信号。“我刚从县上下来,回到了几十年前晚上没有电、没有电视的生活,让我感到十分难忘。”曲勉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对下一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曲勉有着自己的工作打算。他说,将首先组织村干部加强培训,让村干们从思想上成为脱贫致富的带领者,再从群众中组织、动员凝聚脱贫致富的积极精神。以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办村小学校、联入国家电网等工作为抓手,带领群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