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全州第一书记工作剪影

《甘孜日报》    2015年12月11日

 

■ 记者 陈杨

    今年9月以来,我州向1360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

    到如今已时隔三个多月。第一书记去村里干了什么?怎么干的?近日,记者对部分第一书记进行了采访,去看看他们为贫困村发展增添动力、注入活力的工作剪影。

    结合实际

    分年度制定扶贫脱贫计划

    今年9月,杨宁从州政府办公室选派到炉霍县斯木乡瓦达上街村担任“第一书记”,三个月时间,他沉下身心,骑着摩托走遍所有贫困户家庭,有的贫困户家去了记不清多少次,他下决心要细心调研、潜心规划、为民做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瓦达上街村辖两个作业组,有62户、275人,其中藏族占98%,全村现有贫困户19户,占全村户数30.65%;贫困人口79人,占总人口的28.73%,是全州136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

    杨宁在走访中发现:思想束缚是贫困的主观原因,一些贫困户找不到发展的路径,找不到发家致富的办法;自然条件恶劣是贫困的客观原因,瓦达上街村平均海拔3500米,冰冻期长,可种植粮食作物品种少,植物生长期短,产量低;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是脱贫的“拦路虎”,全村公路没有一寸硬化路,路面坑洼遍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行条件非常差。

    对于如何带领该村脱贫致富,杨宁表示,在调研的基础上,他已经制定了《斯木乡瓦达上街村精准扶贫专项规划(2015—2017)》(征求意见稿)和《斯木乡瓦达上街村贫困户帮扶措施》(征求意见稿),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项目发展为载体,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指导,采取精准扶贫,结合斯木乡瓦达上街村实际,精确实施“三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到2020年全村实现19户7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当然,除了以项目为载体,自力更生也更为关键,”杨宁在采访时说道。为了解决村内通行条件,杨宁与州政府办公室积极衔接解决水泥等建材用品,通过老百姓投工投劳的方式改善运粮条件。通过争取,该段路将于明年建筑施工期开工建设。

    聚焦村情谋发展

    干在实处为民忙

    州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骆涛被选派到炉霍县旦都乡担任沙湾村第一书记。到达沙湾村十分不容易,骆涛和另外两名驻村干部在旦都乡乡干部那里借来一辆摩托车。三人就这样挤在一辆摩托车上,从乡上出发向沙湾村前进。

    到达沙湾村支部书记曲洛家门口,骆涛和另外两名驻村干部都不由得感到双腿麻木,过了好一阵功夫才舒缓过来。他们却无暇顾及路途的疲劳,没有一刻停留就投入到走村串户工作中。

    在随后三个月的时间里,骆涛了解到,村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路的问题。骆涛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沙湾村沙湾组村道的真实写照,更是当地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意见最大的民怨。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于是,骆涛把制定该村民生发展规划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尽管烈日当头,骆涛立刻同驻村干部及村两委班子一起,穿村过户用皮尺一米一米地去丈量尘土飞扬的村道,从上午干到下午,从村东走到村西,每一米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当路旁的群众看到这一场景时,说得最多的是“卡卓卡卓”(藏语中表示感谢)。

    丈量完沙湾组24户的入户路后,骆涛又和大家一起,用尺子去丈量位于村寨两旁的泥石流沟,将其一并列入到规划中。

    “下村后,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老百姓的苦,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这样才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呼”,在采访时骆涛坚定地说道。
  • 上一篇:农行甘孜分行 “亿元”贷款助农创收
  • 下一篇:最美甘孜好人榜——张家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