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永超 本报记者 陈杨
2015年,我州坚持以中央、省委组织部工作相关要求为基准,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结合全州实际,切实抓好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2015年,我州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加大在新兴领域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全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三个有效覆盖”,抓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地、村转社区、新建社区、各类园区等重点领域的党组织建设。
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强对政府工作部门党建工作的指导,对州、县(市)党组设立、成员配备、工作规则等情况进行了清理规范。针对部分州级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结合过去党组织设置情况,对11个因整合重组、职能划转、机构更名单位重新确立了党的组织,在2个新成立的机构中设立了党的组织。
做好分类定级工作。在机关、高校、国有企业、中小学校、医疗卫生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开展“三升级三分类”活动,评定先进机关党组织666个、一般机关党组织992个、后进党组织103个,建立管理台账,明确提出整改目标要求,着力做好巩固提升和转化升级工作。全州大力培育学习型干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读好书活动,分季度向各级党组织精选推荐了40本反映当前政治需求、理论热点的优秀书籍供党员干部选读,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为突出标准,不断优化纯洁党员队伍,我州严格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政治过硬作为首要条件,按照“5+1”发展模式和“3512”发展任务,加大在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干部、“9+3”毕业生、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致富带富能手、反分维稳中表现突出的中青年农牧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逐步优化农牧民党员年龄和文化结构。截止目前,全州共发展党员2426名,其中:农牧民1695名,少数民族1999名,35岁及以下1567名,大专及以上608名。严格不合格党员处置标准、处置程序,把握政策界限,结合乡村治理、基层组织整顿建设等,慎重稳妥地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目前,6名农牧民党员被开除党籍、1人被除名,65人受诫勉谈话。
我州以共建共创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典型引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州5个基层党组织、10名优秀共产党员、3名践行“三严三实”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被省委组织部表彰。围绕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州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开展“三会一课”、“三反三珍”等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宣讲活动8936场(次),受教育党员达12.2万人(次)。组织开展向菊美多吉、毕世祥、袁雅逊、唐时皎先进事迹学习活动4260场(次),参与党员4.8万人(次)。
全州大力推进“双报到”活动,服务基层群众。组织机关党员到所在地社区和结对共建的村(社区),开展党员“义工活动”3766次,参与党员4.4万人次)。收集梳理民生诉求,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4292件。投入资金925.6万元帮助村制定项目规划124个;设立公益性岗位620个,帮助1187名农村闲散青年就业,劳务输出达10120人;拟定党员先富工程44个,帮助27名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没有金刚钻 不揽瓷器活”
把书记队伍“带起来”
2015年12月20日,我州召开州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听取州委书记刘成鸣2015年度党建工作述职,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在大会上,刘成鸣不仅总结了党建工作经验,更不怕揭短, 对“我州党建工作历史欠账多、基层基础保障不足、外部干扰因素众多,许多问题还需久久为功、加力加劲解决落实。尤其对照严的工作标准和实的工作要求,我州党建工作还存在抓党建工作科学系统谋划不够,抓干部人才管理培育不够,抓基层组织建设用力不够,抓干部日常教育监管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
而在全州,扎实做好“联述联评”,抓牢党组织书记职责更是热烈开展。“明确党组织书记撰写抓党建述职报告的重点,各级党组织书记遵循‘谈成绩不超过1/3,谈问题、原因和思路措施占23左右篇幅’的原则,认真撰写述职报告。” “选派专人点对点、面对面督促指导,对于没有把自己摆进去、查摆问题轻描淡写、剖析原因不够深刻、下一步工作思路措施虚、空、飘的述职报告‘推倒重来”’,每县平均修改述职报告达26次。”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大会述职期间,各县结合PPT、视屏、动画播放等形式,将口头述职“静”的内容转变为直观“动”的感受,以新颖的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党委书记抓党建的情况。州委书记刘成鸣逐一进行点评,指出了各县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做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指明了下一步工作前进的方向;省委党校和成都市委党校的两名党建专家到会指导,为甘孜基层党建工作支招。30名党(员)代表以书面形式向各位党组织书记提出了共性问题3个、个性问题44个。通过“从严、从新、从实”方式,进一步增强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责任意识。
“党代表献策 第一书记助力”
让高原上的党旗“飘起来”
2015年11月7日,州委书记刘成鸣以一名普通党代表和党员的身份,与州内省党代表一起,到泸定县冷碛镇农产品加工园区、贡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康定市姑咱镇瓦斯河口青藏谷地农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视察,座谈交流,为全省党的建设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为推动省、州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实现“两个跨越”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这仅是我州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的一个缩影。2015年,我州还充分发挥各级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将乡(镇)党代会年会范围由原来的10个乡(镇)拓展至73个乡(镇)。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沙湾村沙湾组村道的真实写照,改变百姓出行难是精准扶贫的首位工作。”2015年9月,州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骆涛被选派到炉霍县旦都乡担任沙湾村第一书记时,三个人挤在一辆摩托车到达该村时的第一印象。和骆涛一起被选派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州共有1360名。
“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全州1360名第一书记心中。为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上的作用,我州组织部门制发了《甘孜州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对第一书记工作职责、管理、考核、奖惩等予以明确。各县(市)也立足实际制定管理办法,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呆得住、干得来。同时,对选派的第一书记开展涉农、扶贫等政策和技能集中培训。州委组织部组建了3个督查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督查指导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作用的通知》。各县(市)分别组建督查组,对第一书记在岗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为解决第一书记的后顾之忧,州委组织部、州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下发了州级部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补助标准,明确了第一书记待遇保障。各县(市)也分别对选派的第一书记落实了生活补助、交通补助等,为他们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如今,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全州党员冲锋在前。
如今,全州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全州党员冲刺在第一线。
如今,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正在建成,全州党员正以忘我的精神,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