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回顾】
强力实施两轮交通集中攻坚行动,完成投资420亿元,是“十一五”期交通投资总和的6.2倍。稻城亚丁机场顺利通航,雅康高速、雀儿山隧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全面启动。五年新建改造国省干道3094公里、农村公路2.6万公里,国道317、318线成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全州国省干线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从全省倒数第二进入前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长期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大瓶颈得到极大缓解。
【目标展望】
围绕“建设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公路机场铁路齐上,构建进出顺畅、互联互通、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新一轮“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基本形成“三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综合交通网络。建成雅康高速公路及康定过境段公路,加快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新增国道、省道改造升级,积极开辟出州通道,扩展交界地区互联互通能力。加快突破雀儿山隧道等交通控制性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集中攻坚。大力发展城镇公共交通,积极推进“村村通”客运班线。加快铁路建设,力争建设川藏铁路雅康段,推进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前期工作,启动川藏与滇藏、青藏、成昆铁路连接线前期工作。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建成甘孜格萨尔机场,提升康定、亚丁机场运营能力,开辟国内主要城市及周边旅游新航线。
围绕打通川甘青和川滇藏两个结合部,突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出州通道、经济干线、铁路建设重点,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路、机场、铁路有效衔接,提升康定区域交通主枢纽功能,加快建设理塘、稻城、甘孜区域次级交通枢纽,全面提高道路等级,强化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完善川甘青、川滇藏交界地区骨干网络,基本形成“三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与周边地区更好交往、交流、交融,形成辐射全州、带动周边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达到95%。
【今年任务】
投资80亿元,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推进雀儿山、老折山、海子山、卓达拉山隧道和雅康高速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甘孜格萨尔机场、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康定过境试验段、国道549线乡城至得荣斯闸段等9个项目;加快国道549线石棉至九龙段,国道248线、350线八美过境段等10个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建成通乡油路500公里,村通达、通畅公路4000公里,索改桥46座。进一步完善城乡客运体系。加强公路管理和养护,不断提高路面通畅能力。
【记者感言】
交通先行关键在“行”
■ 本网评论员
时光荏苒,牵着岁月的衣襟。光阴似箭,飞过历史的天空。甘孜交通为实现“四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综合交通网络目标,5年间,全州共完成投资420亿元,是“十一五”期交通投资总和的6.2倍;稻城亚丁机场顺利通航,雅康高速、雀儿山隧道、格萨尔机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全面启动,五年新建改造国省干道3094公里、农村公路2.62万公里;全州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从全省倒数第二进入前八,交通为甘孜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告别“十二五”,迎来“十三五”,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州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全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围绕“建设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公路机场铁路齐上,构建进出顺畅、互联互通、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新一轮“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为协调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我们必须要把交通先行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下决心破解交通难题,加快构建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近年来,我州交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州发展的需求相比,交通不畅、成本高、运力紧、农村公路建设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交通建设如同百舸争流,我们慢人一步,发展差距就会迅速拉开,再想扭转便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交通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谁抢先占据了交通优势,谁就更有机会率先崛起。
交通先行就是要率先作为,使交通运输走在前面,为各地扶贫攻坚打好头阵。“行”就是要见行动、见实效,围绕建设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行动举措,推动我州交通事业加快发展。
交通先行就是要把交通运输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的功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补齐农村公路建设“短板”,突出重点建设“康庄大道”,促进贫困乡村内部以及与外部大通道的贯通。创新发展“特色致富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与发展。要全面提高交通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实现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的率先突破,着力提升贫困地区运输服务质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机遇在前,挑战在即,前景灿烂。我们要按照州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实施新一轮“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的目标,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奋力拼搏,谱写交通大发展的华丽乐章。
【现场故事】
康定:路通人和百业兴
康定市朋布西木都桥。
■李铭暇 文/图
“想不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看到汽车驶进我们村庄。” 2016年1月16日当知会有汽车开进康定市吉居乡各坝村,村里105岁的老人四郎泽仁像个孩子一样激动,一大早,他便在村头等着了。
各坝村地处吉居乡西南方向,距康定城近260公里,距乡政府近40公里,是全市最偏远的行政村,沿途山高路险,地质条件极差,被专家认定为“修路禁区”。当地群众世代只能依靠“人背马驮”与外界保持联系,虽然村里风景很漂亮,可没人能来,致富更是无从说起。
四郎泽仁说,通公路是村里几代人的一个梦,“现在终于通车了,我们真是比过年还高兴,感谢政府,感谢党。”同样激动不已的,除了四郎泽仁还有当地138 户 666 个村民,公路的顺利通车不仅解决了他们的行路难问题,更点燃了他们的致富希望。 在康定,吉居乡各坝村只是该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百姓带来实惠的一个缩影。
“2015年是康定农村公路三年攻坚伊始之年,按照州、市农村公路三年攻坚相关工作要求,我市农村公路三年攻坚项目坚持采取‘乡组织、村实施’和‘一事一议’模式进行建设,积极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和配合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群众自己的路自己修、自己的路自己养的责任意识。截止2015年11月底,我市已开工建设农村公路42公里,新、改及维修桥梁14座965延米,安保工程128.25 公里,项目覆盖 65个村、 4个寺庙,受益人口25000余人。”康定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段自力说。 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康定的如画山水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但是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制约,许多美景只能让人“望图兴叹”。近年来,康定市大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了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和舒适性。
江苏游客王强是康定的常客了,每隔一两年他便会到康定来游玩,他说,第一次到康定来的时候,除了优美的风景,印象最深的就是康定的路,有些景区路况很不好,狭窄、坑洼。“这两年就不一样了,路况好了,配套设施也跟上了,看风景的心情也很好,我还推荐了很多朋友来康定自驾游,大家都觉得这条旅游线很不错。”
在甲根坝乡开乡村酒店的秋竹对于交通改善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以前路不好的时候,来旅游的人也不太多,现在路好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生意也一年比一年好。”秋竹说,以前,她的“秋竹之家”不过就是一个小店,如今,她的“秋竹之家”已经是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乡村酒店了,能同时解决90位游客的吃住玩需求。 对于未来,秋竹充满了信心。而对塔公乡村民邓珠来说,最高兴的就是可以坐着公交车去康定城看亲戚,“现在有公交车了安逸得很哦,20块钱就到县城了,又相因又安全。”
据了解,为进一步方便全市群众出行,康定大力加强客运站点及公交线路的建设,2015年,完成金汤、捧塔、三合3个农村客运中心建设,32个村级招呼站建设,新区客运站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同时新增东关新车站到二道桥、政务中心到特警队、新车站到塔公、新车站到沙德和新车站至金汤5 条公共客运专线,新增公共客运车共18台,新增出租车20台,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打的难问题。
雅康高速全面开工建设、川藏铁路加快前期工作、康定机场实现四地同飞、国省市三级骨干路网加快构建……当“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昂首启程的时候,一个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康定初具雏形,康定百姓正在交通建设带来的各种变化中打造着自己的幸福梦。
甘孜:协力共筑奔康路
甘孜县公交车开进乡村。
■余应琼 文/图
寒冬时节,穿行于甘孜县乡镇之间,只见蔚蓝的天空下,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满载着农牧民丰收的喜悦来往如梭,一座座坚固宽阔的桥梁架起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农村繁华美景处处可见。
“以前,到我们村的路坑坑洼洼,非常难走,遇到下雨下雪,更是泥泞不堪。现在好了,路宽了,车多了,方便了,我们的农产品能拉出去了,也卖上了好价钱,日子也过得活泛了。” 该县茶扎乡牧民扎西感叹道:“以前货车开不进来,牛羊的价格比起外面低得多,公路通了之后,牛羊的价格也能随行就市了。”
呷拉乡蔬菜种植户扎西经常往城里送蔬菜,村里通水泥路后,他不但避免了蔬菜运输颠簸的损失,而且还节省了不少时间,种植和出售新鲜蔬菜让他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多。
从羊肠小道到砂石公路,再到通乡油路和水泥路,不仅仅是路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路通带来了一通百通的“涟漪效应 ”。随着通乡、通村公路的不断延伸,该县不少农牧民改变了以往足不出户的状况,纷纷走出去、找出路:有的学习实用种植养殖技术,有的外出打工挣钱,有的做生意,有的跑运输。不少农牧民盖起了楼房,添置了家具、家用电器,购买了摩托车、农用车甚至小轿车。农牧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 路通了,观念变了,增收的路子宽了,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 ”
甘孜县在“ 十二五 ”期间,加大建设力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2110.21公里,较 “ 十一五 ”末增加 780.62公里。22个乡(镇)中有 17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县21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达, 164个村实现通畅,主要公路实现安保全覆盖,农村客运招呼站覆盖131个行政村,11 个乡开通城乡公交专线。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公路建设带动该县乡村诸多变化的一个缩影。
该县按照 “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 ” 的思路,紧紧围绕农村公路 “ 建、管、养、运、安、洁、美 ” 七位一体发展目标,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方案设计到工程实施,实行全程指导、全程监督和全程把关;在工程概算、计量、结算等过程中,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参与;在工程变更、 造价等过程中,依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控制,在项目推进、资金划拨中,严格实行公示制度,确保工作透明、项目安全。与此同时,推行 “ 一事一议 ” 建设模式,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建设管理,做到“大家事、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 ” , 最大限度发挥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效益。县政府每年与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管养目标和任务,切实推行农村公路养护时间、人员、任务、路率 “ 四定 ” 措施,严格执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和出勤出劳情况 “ 双考 ” 机制,真正把养护责任落实到点、到人。
“ 十三五 ” 期内,该县将升级改造国道、省道甘孜段,加快实施县级联网、乡级联网、通乡通畅、通村通畅、寺庙通达通畅公路和大中小型桥涵、安保设施等建设,形成以川藏线为主骨架、县级联网路和通乡公路为支撑、通村公路为脉络的主次匹配、路网完善、便捷通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交通建设为扶贫攻坚带来的实际成效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乡城:致富之路在延伸
乡城县乡村公路施工现场。
■何才华 文/图
为突破发展中的交通“瓶颈”,近年来,乡城县将交通攻坚与“四小工程”相结合,在全州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全县通车里程达1477公里,79个行政村通硬化路,形成一个干支相连,城乡交错的公路网,为山村群众铺就了条条康庄道。
曾经人烟稀少的热打乡也因交通的改变而变得热闹了,随着车辆的增多,村民在此开办了两处加油站。“以前加油要跑到县上,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了油。”开农用拖拉机的村民益西满心欢喜的告诉笔者。
尼斯乡则鲁村因通村公路建设使整个村子变得美丽而有生气,汽车可开进村里,便捷交通让村民不再死守着庄稼地,他们也开始发展旅游、运输、特色农业种植等多种经营方式。里吾林卡农家乐的主人吾铁超看着自己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又打算再投资十万元左右装修客房,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
“这辈子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望着便捷的环村入户路,年过花甲的贡都泽仁邓珠大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乡城县按照“外接周边、内连乡村”的交通发展思路和“建管养运、齐头并进”的工作原则,在乡城大地发起了一场战天斗地的建路风云。2012年,针对群众反映的行路难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加力“四小工程”建设,一场针对乡村的“筑路运动”由此拉开。
在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技术指导、村民投工投劳,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大山深处呈现。各乡村按“受益面、项目轻重缓急、群众支持率”等原则进行商讨,以“一事一议”的方式,提交乡审查,县审定确定实施项目。对于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按招投标程序交由施工队实施;对于施工难度小、技术要求低的项目,由政府提供建材,群众投工投劳方式实施。三年时间,全县投资1.4亿元,实施农村公路项目47个,改扩建农村公路86公里,道路硬化102公里,建设机耕道16公里,建设桥梁28座,新增农村公路里程 36.5公里。一条条断头路建成了致富路,一座座危旧木桥建成了“连心桥”,一大批群众急盼的出行难问题逐步解决。
“按照建设目标,去年通过项目对应及调剂整合资金,实施农村公路建设22条,143.05公里,计划投入资金8217.5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启动建设,进展顺利。”县交通局长泽仁多吉介绍说。
偏远的热打乡木鱼村因通了公路,收购松茸的车辆开进了山里,每户群众每年仅松茸一项收入就增加千元以上。青德乡热曹拷村出村的全钢架桥取代了以前的木结构桥……村民的致富路在乡城大地上延伸。
目前,不管是全县公路的数量、等级、里程,还是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给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广大群众有目共睹,感同身受。公路通了,穿梭的车辆代替了牛背马驮,丰富的资源运出了大山,村民出门难、行路难、进城难的局面成为了历史。
【行业举措】
突破重点求发展
■州交通运输局局长 冉义
“十三五”期,甘孜交通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抢抓国家有利政策机遇,以“补短板、兜底线、强管养、重服务”为着力点,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430亿元,建成雅康高速和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康定过境试验段,全面完成G317线俄岗路、G317线雀儿山隧道,力争开工建设国道项目15个、省道项目7个、经济干线项目2个,加快实施农村公路、运输站场及养护设施建设。建成甘孜机场,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成都至康定段,实现甘孜州铁路“零”的突破。
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全州将进一步以新一轮三年集中攻坚为抓手,突出抓好质量、安全、进度、造价、廉政等五大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力推交通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提供基本性保障作用。
一是强化机制创新。针对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研究大标段招标和小散项目集中打捆招标管理的办法,全面推行项目业主委托管理、代建和PPP模式,完善项目征地拆迁和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是强化组织协调。加强州县、部门、政企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整体合力,成立领导小组,并设综合协调组、质量进度组、造价监控组、安全监督组、廉政建设组、宣传报道组,确保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造价处于受控状态。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州政府“三年攻坚活动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交通建设三年攻坚工作,定期召开交通建设联席会议,分析推进情况,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和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专项工作组,根据各自职责,全程参与交通建设各项管理。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各县政府负责交通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地材、炸材、施工用电、建设环境等要素保障。组织协调公安等有关部门、县、乡政府和基层组织积极主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治安问题,避免人为阻工延误工期,坚决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
五是强化信息通报。建立集中攻坚活动月通报制度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州政府“三年攻坚活动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每月组织通报集中攻坚活动进展情况,重大问题和事项要及时向州委、州政府报告。各县政府、州级有关部门(单位)和项目业主要建立集中攻坚行动信息通报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映和处理问题。
六是强化督促检查。将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州重点项目计划重点督办。州政府三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和州目标办对各县政府和州级有关部门集中攻坚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州政府;在三年攻坚活动中,州政府将每年组织总结评比。州交通运输局、州发改委、州委州政府目标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创新建设督查机制,加强督查、督办,定期挂牌通报项目进度和督查情况,完善通报、警告等相关工作制度,强化全过程动态监管。各县党委政府要把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纳入重点督办,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