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我州开启电子商务时代

《甘孜日报》    2016年01月30日

 “互联网+”到底“加”出了什么——


市民正使用手机查看商品。

康巴商城手机界面。
 
    ■记者 冯晓红 杨珂 文/图
    2015年,“互联网+”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去年,我州电子商务领域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全州电子商务营销突破5400万元。日前,记者走访理塘、丹巴、泸定等县,实地了解我州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可以说我州电子商务时代已经开启。
    老百姓希望得到专家指点
    在理塘县甲洼乡甲洼镇,听说镇上来了很多州里搞电子商务的企业,老百姓都齐聚在镇政府的院子里,想亲眼看看,亲耳听听这电子商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镇党委书记更是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这次来得太正确了,我们理塘老百姓都在寻求发家致富的方式,如果真能选择电子商务,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在前来打探的老百姓里,记者见到一个小姑娘,她不但认真听着做记录,还在空闲的时候将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的负责人请到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窃窃私语起来。这位小姑娘叫曲姆,毕业于乐山市犍为县职业中学,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曲姆接触到了电子商务,并到康定参与了为期一个星期的电子商务课程的培训。虽然只是短暂的接触,但是曲姆却对电子商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淘宝上注册了自己的店铺,开始售卖起高原风干牛肉、虫草以及一些理塘县特有的高原特产。可是由于受到地域和网络的影响,曲姆这家名叫“糌粑民族土特产”的小店,半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顾客光临。说到其中的原因曲姆很是委屈:“我们这里条件差,电子商务考得就是互联网,可是村里还没有WIFI覆盖,我平时是用移动流量打点一下店铺,可是流量费很贵,就打点得少了。”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在理塘,有很多对电子商务感兴趣的潜在客户,而且这些潜在客户的学历和互联网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算低。其中,勾呷曲批毕业于成都四川国际标榜学院,学的是工商企业管理,袁小梅毕业于宜宾南溪职业中学,次乃曲珍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校,这些毕业于各专科院校和“9+3”的学子回到农村有一批正在待业中,如能引导他们加入电子商务事业中,将成为我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力量。
    但是,在与他们交流中,记者也看到了我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些瓶颈。勾呷曲批谈到:“在外地读书的时候常常会网购,今天买了一件衣服明后天就收到了,可是在理塘,买一件衣服有的时候半个月都没到,快递也只到县上,不到乡上,要自取或付5元快递费。”此外,网络通信是电子商务的生命线,据了解,目前理塘县上有的区域网络信号还不太通畅,而有的乡村还没有无线WIFI,这一瓶颈大大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偿试触电却未找到真婆家
    在此次采访中,记者接触了大量的生产型企业,他们在生产上已初具规模,为了拓展市场也有“触电”的经历,却始终未找到真正的“婆家”。
    理塘县的圣地农庄、鹏飞牦牛肉公司、香巴拉公司,丹巴县的甲居食品公司、藏味轩、梅龙公司,泸定县的田坝乡甘草村绿森源农村合作社等都尝试过在网络上销售自己公司的特色产品,但是都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谈到在电子商务上付出的努力和投入的资金,老总们个个都摇头叹息。这些尝试“触电”的商家大多反映:最初大部分选择了淘宝、天猫、携程等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可这些平台门槛高,入住费和后续费用较高,同时这些平台上商家多货品多,不仅质量上会有不同的等级,还避免不了价格战。而我州的原生态产品原材料等成本相对较高,在价格战上无法占得先机,也就造成产品滞销。产品卖不出去,还要交一大堆费用,商家们纷纷失望,渐渐离电子商务而去。
    一些商家则选择了微营销的方式,利用网络上一些软件,在微信上寻找分销员,帮忙在全国各地售卖,这种兜售方式确实也为公司取得了一些利益,但是随着腾讯的规范,这类方法不是长久之计。
    为充分了解我州电子商务需求现状,梳理发展路径接地气,此次,州商务局农村电子商务调研之行特意带来了我州几家主要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甘孜日报康巴商城、移动甘孜分公司和小宝、恩珠商城。当得知我州已经有属于本州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商家们乐坏了,纷纷和各电子商务平台的工作人员进行接洽,扫二维码、关注商城、留电话、发送资料,一切看似很简单的动作,透露出商家们“触电” 的迫切希望。
    我州综合性电商平台康巴商城的负责人在谈到我州电商平台建设时说:“与大平台相比,我州本地的电子商务平台虽然没有大规模、大投入,但接地气,更加了解产品的特性以及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更及时,营销更精准。希望在我州主管部门的引导下,电商企业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抱团发展,为我州的旅游产业和农牧区种养殖业发展,为老百姓增收致富发挥作用。”
    电子商务已经开始拓展我州的“方便”市场。 电子商务平台的打造,会让传统销售模式受到有规模、有组织、有系统的冲击。随着服务内容的拓展、资源的不断整合,“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在进一步扩大。如果说原来传统销售能用的资源都是自己拥有的,那么现在的“电子商务平台”则可以慢慢地把消费者所需要的社会资源都整合进来,成为真正的服务化平台。
    下有民众关注,上有政策支持,我州已然开启的“电子商务”时代能否守住服务化的初衷--便利、即时,更多服务和发展有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我州电子商务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虽然电商可以对我州农特产品销售带来需求增大、销路扩大、效益提升三大益处 ,但我州农产品电商未来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在我州,发展电商必然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不断克服和提升。”州商务副局长张良勇说。
    首先是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大多地处偏远,交通极其不便,物流环节就是一个瓶颈,物流配送不能及时,物流成本高。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在州商务局的倡导下,甘孜州“物流信息联盟”已经提前成立了,希望通过整合资源来应对和改善这个问题。
    其次,由于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或群山环绕,或高原峡谷,这就意味着网络覆盖率并不高,即使有网络也只是一小片区域,因此对在线购物和销售形成了一种阻碍,这是又一个瓶颈。随着我州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这一现象将逐渐改变。
    张良勇说:我州农村之所以会出现那些落后现象,事实上可以总结为一个原因,那就是贫困。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贫的政策,近年来商务部门开始实施“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计划,就是通过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改变基层农牧民的观念,并且通过培训在农村人群特别是贫困人群中建立一支从事电子商务的队伍,通过星星之火引导农牧民搭上“互联网+”的直通车,尽快改变贫困面貌;通过建立电商和物流服务中心,为农牧民从事电子商务创造条件;通过引导我州本土的电商平台发展,拓展营销门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拓展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我州电商未来的发展没有想象的艰难,但一定要找到对的方式,而不是硬碰硬。归根结底,首先改变了思维,并改善交通条件、网络信号以及网购知识的普及,那么,我州电商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 上一篇:“致富”高速路将为藏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 下一篇:建行甘孜分行信贷投放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