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产业富民奔小康

甘孜日报    2016年05月05日

——成都市对口帮扶甘孜县发展农业产业侧记
    
 
 
 
    专家正在操作马铃薯种植机。
    ■唐宾 文/图
    连日来,在拖坝村举行的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对口帮扶技能大培训暨2016年甘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场会上,由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机所的农机、农技专家组成的4人省(市)专家组,正在拖坝村田头指导培训全县农机手、马铃薯种植大户和拖坝村村民操作马铃薯种植机,也为村民播下了新一年脱贫致富的希望种子。
    听说成都市派来的马铃薯栽培专家要来甘孜县拖坝村搞现场培训,来自该县5片区、3镇、19乡的农机手、马铃薯种植大户共计100余人,早早地就集聚到位于拖坝村317国道边的甘孜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里,盼着专家们现场讲解。
    “小土豆大产业,只有提高马铃薯产量,才能增加大家的收入。如何才能提高产量?我们必须要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农艺方面,选择品种优良的种薯,切块杀菌,科学施肥、田间管理、播种密度等等,每个步骤都需要大家仔细学习掌握。”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陈涛主任高声说,要将切种薯用的刀用消毒液彻底消毒,然后对种薯进行切块,每切完一个种薯,刀具均放在消毒液中浸泡处理。他边讲边用刀给大家作出示范。
    给大家讲授的专家虽然只有4人,可专家来头不小,陈涛除了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高级农艺师,还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站站长,对马铃薯栽培、扩繁、育种都有很深入的研究。
    “省上的专家就是不一般,以前我们切种薯,刀也没有消毒,种薯切了块就直接播种,也没有拌种,造成种薯出苗不齐;同时田间管理没跟上,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产量一直上不去,亩产不足1000斤。专家讲的东西就是我们平时种地最需要的知识。”该县庭卡乡六村村民一西伍加乐呵呵地说,今年他家打算种10亩马铃薯,底肥、种薯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通过专家的讲解指导,他对今年的收成充满希望。
    这不是省(市)专家组第一次来拖坝村,早在3月23日,牵头负责成都市对口扶贫拖坝村的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工作组就深入拖坝村田间地头对耕地质量进行调查。通过了解发现,虽然该县农机具比较多,但马铃薯播种机已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急需更新新机具。
    问题找到了,对症下药。成都市农业委员会积极行动,在产业扶贫资金中专门安排69.8万元,帮助甘孜县联系农机生产厂家,由县农牧和科技局采购凯斯1104马力拖拉机、德沃马铃薯种植机、中耕施肥机、马铃薯收获机等5台机具,其中凯斯1104马力拖拉机在四川省都是第一次使用。
    4月初,新购置的5台机具运抵拖坝村,立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该县斯俄乡斯俄三村村民阿拉玛是甘孜县“响当当”的农机手,操作过很多农机具,但坐在凯斯1104型拖拉机上还是头一回,感觉很新鲜也很兴奋。阿拉玛拉着两位农机手老师不停地问这问那,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启动拖拉机进行马铃薯机播,只见拖拉机驶过的地方出现两行平行笔直的垄。据了解,采用原有954马力拖拉机每小时能播种3—4亩,采用新型大马力拖拉机每小时能播种15亩左右,效率将提高3—4倍;同时,按照合理密植的要求,将新购置的德沃马铃薯种植机播种量调整到4500株,将大大提高亩产量。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特别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将农业产业培育扶持作为甘孜县拖坝村对口扶贫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计划在拖坝村建设规范化青稞、马铃薯、蔬菜种植基地4000亩、智能温室1座、高效日光温室10座、高标准农田1800亩,通过现代农业设施、现代农业装备、农业新品种示范及先进农耕农艺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将拖坝村建成康北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四川高原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带动康北8县农业产业发展。
    另据了解,为推动甘孜州发展青稞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成都市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实施自动炒青稞机采购项目,并先期在甘孜州试点,2015年已到位500万元。同时,为推动拖坝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优先安排了3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脱毒种薯,并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建设甘孜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基地将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大园区+小业主”等利益联结模式,村民除了土地流转租金,还可以到基地(园区)打工赚钱,并能到学到种植技术,将大大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 上一篇:电子科技大学到康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 下一篇:州食药监局切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