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打造富民产业“新引擎”

甘孜日报    2016年10月07日

 ——我州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纪实
    绿色生态是我州的符号,更是我州的优势。
    在前不久召开的州委十届九次全委(扩大)会上,州委书记刘成鸣指出,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完善绿色产业布局,加大藏区特色、生态优势产业培育力度,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优势。
    过去享有这一优势的我州,产业发展却乏善可陈,规模产业上不去,特色产业出不来。近年来,我州提出“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即优先发展旅游业,有序发展水电产业、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民族文化产业、中藏药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我州全力打造富民产业“新引擎”。
    ■杨琦 闫新宇
    路径一
    支柱产业有序发展
    我州水能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着“流金淌银”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3729.21万千瓦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占全省30%份额的“大蛋糕”。
    近年来,按照“全力支持大型、全面参与中型、全域规范小型”的水电开发新思路,我州有序发展以水电为核心的绿色生态能源产业。
    日前,笔者来到雅江县两河口电站建设现场,眼前是机器轰鸣的壮观建设场面,各式工程车密布大江两岸,到处是工人有序忙碌的身影。
    作为我国藏区最大规模水电项目,两河口电站总投资达664亿元,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可达2865米,水库总库容将达到107.7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年均发电110亿千瓦时。
    水电开发,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据测算,仅两河口电站10年建设期间,可为我州财政增加税收收入23.71亿元。电站建成投运后的生产经营期,每年可为我州财政增加税收12.79亿元。作为两河口电站建设的主阵地,今年雅江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4.5%,位居全州第一。
    优势资源引得众多优势企业纷至沓来,开发热潮在全州升腾。
    5月23日,我州境内硬梁包水电站、苏洼龙水电站、古瓦水电站三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373.15亿元。项目投产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向地方政府上缴利税4.4亿元以上。
    在“水电银行”的助推下,在“百亿矿业”的精心打造下,我州近年来经济始终保持稳中有增。
    据州经信委副主任唐林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州水电和矿产两大支柱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7亿元,增长18.1%,对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0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
    路径二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支柱产业有序发展,我州特色产业更是加快发展。9月5日,在成都·甘孜农商对接会上,成都22家采购商与我州40家优质农产品企业成功对接,我州高原特色产品让采购商们纷纷下单。现场签订订单12个,交易金额3200万元;达成意向性协议34个,协议金额2.1亿元。
    这仅仅是我州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业兴则民富。近年来,我州富民特色产业“铺天盖地”,呈现“井喷”式发展。蓝逸公司在海拔4100米的理塘县奔戈乡建工厂,牦牛奶从天然牧场直接进入标准化生产车间,产品通过装冰袋源源不断空运到北京、上海、成都等高端市场。
    “牦牛奶是理塘5.9万农牧民的希望,我县一定携手蓝逸,将这个产业发展壮大,打造理塘生态食品的龙头产品。”理塘县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该公司正筹备建设的牦牛乳加工基地,建成后日处理牦牛奶将达到20吨,可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农牧民就业增收。
    2014年我州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到今年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2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
    作为南派藏药发源地的甘孜,近年来大力发展中藏药材产业,通过成立合作社和引进公司,以土地流转或占股方式不断创新药材种植模式。
    农户流转土地,并以土地参股,同时在药材基地务工获取劳动报酬,药材种植成为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增收的好渠道。
    据悉,全州参与药材种植农户1万余户,从业人员上万人,受益群众达5万人,户均增收上万元。据种植户测算,按现价计,川贝母两年种苗种植基地达5万元(年均收入2.5万元)、天麻每亩收入2万元,比原有农作物收入高数倍,药材加工正成为富民增收、脱贫奔康的好产业。
    目前,全州中藏药材种植基地2.5万亩,有19家中藏医院,14家中藏药企业,藏药院内制剂品类336个,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3家,保健品生产企业2家,中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企业50余家,药用动物养殖企业1家,有一定规模的药品流通贸易企业5家。2015年,实现产值7.60亿元。
    据了解,未来五年,我州将着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培育道地药材大品种,打造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全面推动院内制剂提档升级,力争中藏药饮片、藏药成药及健康食品实现新突破,将我州打造成为南派藏医药文化产业展示窗口;建设覆盖全州80%以上乡镇的中藏药健康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我州打造成高原特色藏医康养中心。到2020年,全州力争实现中藏医药产业产值30亿元,年均增速15%。
    同时,大力推动民族民间手工业快速发展。
    我州民族手工艺发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多达300余种。产品除销售康区外,还畅销西藏、青海、甘肃等地,远销印度、尼泊尔、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地区。
    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全州民族手工艺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手工业异地发展。
    2015年我州在成都及周边城市进行的专题调研表明,我州在成都及周边城市从事民族民间手工业人员有2400余人,2012-2014年年均产值约6亿元。
    我州的民族民间手工业已然成为当前“大成都”地区许多区(县)的新兴支柱产业。
    手工艺产业的加快发展,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大发展,多维度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十三五’期间,以全域旅游和民族特需品为重点,以特色旅游商品为突破口,推动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工艺美术商品转换。到2020年,全州民族工艺美术产业力争实现产值7.3亿元。”州经信委主任何康军说。
     路径三
    “飞地经济”迸发产业活力
    产业发展离不开集聚。近年来,我州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飞地园区”。
    8月初,成甘工业园内羊纵七线上段征地搬迁已全面启动,羊纵七线已于5月中旬进场破土动工。道路的建设,标志着成甘工业园区建设大幕正式开启。
    2015年签约的成甘工业园区是成都、甘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和藏区发展战略,集成都、甘孜两地之力,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园区涵盖邛崃市羊安、高埂、牟礼3个乡镇,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实施2平方公里。
    利用5年时间,将成甘工业园区打造成300亿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飞地园区的样板和典范。
    据成甘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培育和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思路,园区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强、能源消耗少、价值链长、节约高效用地的工业项目。
    “飞地园区”加快推进,“飞地”经济快速发展。
    组建于2012年的甘眉工业园区,建园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成功引进了投资40亿元的阳光坚端铝型材项目、投资30亿元的能投鼎盛锂业电池级锂盐项目等行业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10个,协议引资达16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59亿元,年税收达12亿元。
    建园至今,园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55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入库税收3976万元;园区企业阳光铝业接纳甘孜籍人员就业10人,实现甘孜籍人员在园区就业零突破。
    今年上半年,甘眉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3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2个共1.59亿元;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7亿元,完成入库税金482万元。
    此外,甘眉(铝硅)工业园区还在争取将园区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确定为省级综合类经济开发区,争取藏区“飞地”园区专项扶持政策和争取省级售电侧改革试点园区。三大政策落地,将对甘眉(铝硅)工业园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突破。
    路径四
    要素保障护航产业发展
    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要素保障、环境的支撑。
    近年来,我州进一步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完善集中审批、集中办理制度,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规范规费收缴行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大力整治破坏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体系完整、结构合理、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打造中小企业获取信息、学习交流、提升素质、反映问题的主要渠道和场所为目标,持续推动我州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发挥好培训服务、管理指导、政策咨询、技术创新、融资对接等服务功能,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人才保障。充分借助人才对口援建交流的机遇,通过引进人才、挂职锻炼、培训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有计划地选拔优秀中青年企业家到省内外大专院校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能力培训,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广东、成都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学习考察。用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人才政策,通过考录、选调、考察等方式刚性引进高层次硕博人才,通过挂职、兼职、借用等方式柔性引进行业领军人物。
    产业是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脊梁,是脱贫奔康的重要依托。只有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全州农牧民群众才能实现脱贫奔康。
    今年上半年,全州生态工业增加值连续6月全省第一;水电业实现增加值13.24亿元,增长18.7%;矿产业实现增加值3.75亿元,增长16.1%;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0.03亿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元,增长12.3%,增速位居市州第一位。
    “十三五”期间,我州生态工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
    围绕“产业富民”战略,我州将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环境友好、带动力强”的生态工业体系;坚持“三加快三有序”工业发展路径,即加快发展中藏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工艺美术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有序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优势矿产业和新型建材业,强化特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发展后劲。
    到2020年,全州生态工业增加值力争翻1番,力争突破100亿元;到2020年,全州生态工业企业力争达到450户,其中规上企业达到60户。工业投资力争完成1100亿元以上。
 
  • 上一篇:川藏“咽喉”的“守护神”
  • 下一篇:国庆期间我州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乐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