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甘当高原公路“守护神”

甘孜日报    2016年10月11日

——记全州优秀共产党员刘得贵
    ■本网见习记者 刘小兵
    1985年10月,一名19岁的男子在父辈的“诱导”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穿上了公路养护队员的马甲,却不想从此走上了以路为业、以站为家的道路,将自己30年的青春都交给了公路养护事业,他就是州公路局道路养护员刘德贵。
    刚参加工作,刘德贵就被分到了新都桥公路分局养护里程中海拔最高的剪子弯山养护站,该站管辖的路段海拔大多在4500米以上,不仅高寒缺氧、道路极易结冰,而且因属国道318线车流量大,养护任务十分艰巨。 刘德贵“人小肩膀硬”,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勤于钻研、敢于吃苦,积极学习各项工作技能,主动承担各种工作任务,很快成为全站的工作能手。
    1990年11月,西藏遭遇重大雪灾,急需从成都调集救灾物资。可作为必经之路的剪子弯山也因连日降雪气温下降到了零下15摄氏度,20多公里公路完全被冰雪覆盖。“灾情就是命令,道路就是生命”,救灾物资不能耽搁,剪子山公路必须尽力抢通!接到指示后,刘德贵和全班同志跟随两台推土机连夜上路除雪保通。由于风雪太大,好不容易清理出来的路面,很快又被大雪覆盖,大家只得不停地反复清扫。正当大家疲惫不堪的时候,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已经抵到了推土机的后面,只得推土机清除一段,车队跟进一段走走停停地推进。当车队走完剪子弯山一半的路程时,天色渐暗、大雪更加猖狂,能见度不到5米,推土机驾驶员已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这意味着稍有不慎就可能连车带人翻入路边的深谷。正当大家如履薄冰缓慢前行的时候,刘德贵毅然走到了最前面用双脚和铁锹为推土机探路。寒风割面,哈气成冰,已连续行走9个多小时的刘德贵面色紫黑、嘴唇干裂、双眼充血,强烈的高山反应使他头痛欲裂,持续的高强度工作使他双脚如同灌了铅。但他仍然没有休息,只是从背包里拿出干粮,顺手抓一团雪,一边吃,一边继续探路。 第二天凌晨4点,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终于翻过了剪子弯山。
    事后,大家问他为何如此胆大,刘德贵说:“当时就想着一个人出事总比大家出事好,况且自己对路况十分了解,风险要小些;不过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要是真掉下去了就连向家人交代后事的机会都没有了。”也正因为这种无私和勇敢,当时才24岁的刘德贵受到了全站人的尊敬。
    2004年,刘德贵被调到贡布卡养护站,该站所管护的国道318线折多山段是我州主要的经济动脉。随着经济发展,该路段车流量日益上升,道路长期受重型大车碾压,加之长期道路施工,公路养护工作十分繁重。十年来,刘德贵和工友们为保障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每天在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上过着“脸朝公路,背朝天”的生活。每年一到冬季,折多山公路就常受风雪影响;尤其是深冬时节,上百辆车、上千人堵在折多山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无论白天黑夜,一遇这种情况,刘德贵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先是协助各部门把受阻司旅人员转移到安全地段,然后再冒着大雪疏通公路。这样的工作每年都会有数十次,每次都是动辄连续奋战好几个小时,但刘得贵没有半点怨言。12年来,刘得贵已经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堵在风雪中的车辆、行人,但常在折多山上来往的司机都记得他那温暖的眼神。
    2007月11月,两辆私家车在刘德贵所管辖路段相撞,事故现场碎片满地、杂物狼藉、血迹斑斑。交警勘查完现场后,刘得贵立刻拿起简易的工具清扫路面。血迹弄脏了他的衣服、玻璃划破了他的手脚,可是他却没有丝毫停顿,管理站的其他同志看到他这一举动也都加入进来。很快,道路就恢复了原样,在场交警和围观群众都对刘得贵和他的同事赞不绝口。今年4月22日,一辆客运车在G318 K2886+070M处发生侧翻事故,刘德贵所在的养护站前往支援,他不顾自身安危,徒手从满是碎片和血迹的车内抱出伤员,为他们送医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次,已经50多岁的刘得贵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称赞。
    30年,对躺在地上的路来说很短,对走在路上的人来说却很长。投身公路养护事业30年来,刘德贵把他的青春、智慧、勇气都献给了高原上蜿蜒的公路。
    路是万千石子集成的丰碑,刘德贵就是一颗埋在丰碑底座的铺路石;30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经风沐雨、流血流汗、献智献勇、倾情倾力,始终如一地演绎着铺路“石头”的坚韧,释放着共产党员的光彩,激励着身边一波又一波的干部群众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 上一篇:州商务局驻村帮扶践行“两学一做”
  • 下一篇:​州林业局“三法”推进“百日攻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