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静待格桑花开

甘孜日报    2016年10月13日

——成都市对口扶贫甘孜县拖坝乡拖坝村纪实

甘孜县拖坝村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机收现场。
    10月的甘孜县,卓达雪山已是皑皑白雪。
    在县城边的拖坝乡拖坝村新村建设现场,写着“大干三十天,入冬搬新家”的横幅,格外惹人眼球,在石板路、街区风貌改造工地,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马铃薯基地正在进行机收作业,老乡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摩。
    这个距离省会成都700多公里的高原小山村,是成都市的“亲戚”,成都把拖坝村当作成都自己的一个村,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无条件给予支持,统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住房改造、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等重点项目,从根本上改变着这个高原小村的面貌。
    ■唐宾 文/图
    一张蓝图绘未来
    尽管拖坝村离甘孜县不到10公里,且317国道穿村而过,是通往甘孜州内新龙、白玉、石渠、德格等县和昌都、玉树等西藏、青海藏区市的必经之路,但这个在甘孜县有着179户、常驻人口1072人的“大村子”,却是出了名的“穷弱村”,2014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161人。
    受自然环境条件的约束,拖坝村无集体经济,没有产业支撑,以种植青稞、土豆、豌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民增收致富路子单一,脱贫任务艰巨。同时,该村还存在基础设施滞后、文化特色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拖坝村是今年计划退出贫困村,贫困户要如期脱贫,我们真是‘压力山大’”。甘孜县拖坝乡党委书记严永康愁眉紧锁。
    既然是成都市的“亲戚”,拖坝脱贫攻坚就要体现成都水准。去年8月,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成都市规划局、成都市农业委员会等13个市级部门(单位)组成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住房风貌改造规划等多个项目组,先后10余次赴拖坝村现场踏勘调研,与甘孜县相关部门、乡村对接研讨,开展系统性的村域建设规划编制。历经5个多月的打磨,形成了《甘孜县拖坝乡拖坝村新村建设规划》。
    拖坝村新村规划借鉴成都市“四态合一、产村相融、小组微生”等乡村规划理念,按照“古道藏乡拖坝村,红军会师幸福家”的规划定位,规划在空间上形成以乡村公共服务中心、拖坝组团、祝西隆组团、色朵组团为基础的“一心三组团”空间结构;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一带四片”的产业形态,发展马铃薯种薯种植、高原草莓、设施农业,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同时重点在拖坝老街组团打造具有甘孜特色的乡村旅游;在文化发展上,进一步挖掘踢踏舞文化、红军会师文化,并结合现有的转经房、土地庙等要素,按照“慢体验、快服务”的思路,形成“一路两街七巷四节点多院落”的文化脉络;在交通市政防灾等基础设施方面,立足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质量,满足旅游发展要求,对村民住房、村域风貌进行提升改造;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实施道路、水利工程、村貌改造、住房加固、农业产业、乡村旅游、教育卫生等22个项目,力争一年见起色,村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三年大变样,村庄建设、产业培育、基层治理、乡村风气取得长足发展,村民如期脱贫。
    一次参观思转变
    好的设计有了,并不意味着能顺利实施。看似政府在为村民着想,但村民却不买账。长期居住在国道边的村民,并没有成都规划者、援建者想象的那么开明开放。
    村民不愿意流转耕地,不接受住房改造方案,可不能硬来。怎么办?成都市委常委谢瑞武向拖坝村老乡们发出邀请,请全村户主代表到成都参观新农村建设。
    今年1月10日,在甘孜县有关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分两批组织拖坝村全村户主代表、村组干部等150余人到成都市参观新农村建设,促进村民思想观念转变。
    在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新村、西来镇两河村,村民们看到昔日的贫困村通过新村建设住上了干净整洁、设施齐备的独栋别墅,特别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种植茶叶、猕猴桃等高效益农产品,农民变成了工人,既有耕地租金收入,又可以到农业基地打工,还能照顾到家庭。
    在邛崃市,村民们参观了夹关镇周河扁新农村建设,体验了临邛镇文笔山村中国酒村·大梁酒庄乡村旅游,对发展乡村旅游有了新的认识。
    村民们还参观了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五星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农田,进行智能化种植,给大家极大的触动。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和友爱镇农科村乡村旅游发展。
    来成都的路上,村民们聊的是好好到成都去逛一逛,购点物。没想到的是,成都安排的参观点位都是农村,有的甚至还比较偏僻。通过三天的参观学习,村民们一路走一路看,也在一路思考着。在返回拖坝村的车上,有的在沉思,更多是在讨论着怎么办的问题。
    村民其加的儿子生尼玛从成都一回到家,就向乡政府和村委会提交了土地流转和住房改造样板房的申请,他也就比其他村民提前三个月住上功能区分合理、安全舒适的“新”家。走进他家,院墙下的月季、菊花盛开着,还有萝卜、小白菜,甚至还有三颗草莓;新建的淋浴间,安装了电热水器,让一家人能天天洗上热水澡;经过改造隔离的一楼,再也闻不到呛人的牛粪味了。
    一个园区筑希望
    10月11日上午,拖坝村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里,人头攒动,拖坝乡的村民和全县的农机手、马铃薯种植大户早早地就集聚到基地来,盼着今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农业专家指导下种植的马铃薯能增产几成。
    随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高级农艺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站站长陈涛一声令下,甘孜县农牧科技局机手王成发动新购置的凯斯大马力拖拉机,拖挂着马铃薯收获机在基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鸣声,只见红红的土豆从厚厚的土壤里翻滚出来,看来产量不低。经过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农机岗位专家任丹华等专家仔细测量,马铃薯基地亩产平均达到1500公斤。
    虽然1500公斤在全省算不上高产,但在今年干旱缺水、耕地质量差等条件制约情况下,基地亩产已经是拖坝村村民自己种植亩产的3—4倍了。
    “经过专家指导种植的马铃薯个头大,产量又高,就是不一样,看来今天没来错。4月份,也是这几个省、市专家来现场给我们搞培训,我今年种了10亩,等这里收完了,我也请农机手帮我收洋芋,肯定也会增产不少。”该县庭卡乡六村村民一西伍加乐呵呵地说。
    马铃薯基地的建设只是拖坝村产业培育的一个缩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先行。今年是拖坝村产业建设的第一年,拖坝村47户村民流转耕地573亩,集中连片建设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基地242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217亩,露地蔬菜89亩,设施蔬菜25亩,村民获得每亩800元的耕地流转租金,同时也在基地打工挣钱和学技术。
    与此同时,为改变拖坝村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民靠天吃法的情况,投资1000万元、灌溉面积5000亩的农田灌溉工程和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十几台挖掘机正在秋收后的田地里挖沟渠、埋管道。蔬菜基地旁,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的智能温室大棚正拔地而起,十个阳光温室大棚也已完成砌墙、压顶、构造柱施工。
    明年,拖坝村将进一步扩大产业基地规模,以发展高原蔬菜、高原草莓、高原肉羊、畜牧饲草为重点,优先培育休闲农业观光产业,以“一园三基地”为核心,建设拖坝村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年实现销售纯收入5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从根本上改变拖坝村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提升农业种养殖业水平,最终把拖坝村建设成为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康北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四川藏区幸福美丽新村典范。
    拖坝村马铃薯机收现场,热闹着还在持续着,在村道、自来水厂建设工地,工人们还在忙碌着。看着眼前的一切,让我们静待格桑花开,相信一个崭新的拖坝村必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 上一篇:康巴卫视网全新改版上线
  • 下一篇:倾力倾智托起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