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垃圾银行”破解环境保护难题

甘孜日报    2016年11月07日

    这是一家专存垃圾而且“利息”丰厚的银行。在这家银行,你可以用垃圾换取门票、明信片、土特产等,还可以当上环保大使,免费游景区。从2015年始,为保护景区环境,提高游客爱护环境的意识,海螺沟景区积极探索、独辟蹊径,决定尝试“垃圾银行”项目
    
    兑换“利息”的小朋友。
  
 
    为游客兑换“利息”。
  
 
    用垃圾兑换免费门票。
 
   
    当上环保大使的游客。
    ■李天兴 文/图
    “‘五一’小长假期间,又有两名游客获得免费游机会。” 今年5月5日,在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月度例会上,管理局局长谭智泉向中层以上干部通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人获得该景区免费游资格。免费游,是海螺沟“垃圾银行”支付给游客的“利息”。
    把钱存进银行,不仅安全而且还可获得一定的利息,但垃圾存“银行”也能获得“利息”的说法似乎闻所未闻。2015年2月,海螺沟景区正是靠这个别出心裁的“金点子”不但一举解决了久久困扰景区的垃圾问题,而且备受游客赞誉,更成为国内各大景区纷纷效仿的典范。
    目前,我州已决定以海螺沟为典范,在全州15.3万平方公里区域内试点推广“垃圾银行”,逐步培养群众“现代、文明、绿色、循环”的生产生活习惯,探索建立“专人负责、有偿回收、集中分类、安全运输、无害处理”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把我州建成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示范典型。时至今日,已有50余家国内知名景区纷至沓来,学习借鉴海螺沟景区垃圾银行管理运作方式。
    困扰
    随机垃圾
    成景区发展之顽疾

    海螺沟景区以雪山、云雾、冰川、森林、温泉、阳光、红石自然七绝和藏彝走廊、茶马古道、长征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核心,年平均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目前正在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在加大投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后,发现有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景区垃圾。
    “游客进入景区观赏游玩,必然会产生垃圾,尤其是到了黄金周旅游高峰期,游客增多,果皮、空饮料瓶、包装废弃物等垃圾也随之倍增,成为困扰景区的老大难问题。”说起以前海螺沟景区饱受垃圾困扰之苦时,景区物业中心主任邓增俊一脸苦相。
    究竟有多苦呢?
    受“灾”面积宽。海螺沟景区游览面积200余平方公里,每逢黄金周后,公路边,步游道旁,到处布满塑料袋、果皮、饮料瓶等垃圾,局部区域甚至堆成了壮观的景象。偶遇大风一起,塑料袋等物随风飘扬,树梢、灌木丛、冰川、冰瀑雨露均沾,漫山遍野,星罗棋布,大煞风景。
    收集难度大。海螺沟以冰川为主,属于脆弱资源型景区,一旦游客将垃圾丢弃在冰川上、冰川裂缝之中、悬崖峭壁之上,保洁人员收集起来难度极大,有时得腰挂保险绳降至100余米的悬崖峭壁上和万年冰川缝捡拾垃圾,对环卫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极大威胁。个别冰缝、崖壁上的垃圾无法彻底清除,既影响了景区的形象,更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在清除垃圾方面,我们投入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以海螺沟景区老观景台游客休息中心为例,每天产生约300斤垃圾,需要2名环卫人员才能将垃圾运往三号营地中转站,仅该点内年产生的垃圾就达10余吨,需投入的垃圾清理和清运费用近10万元。据初步测算,整个海螺沟景区每年产生的垃圾高达370余吨,年均投入环卫费用(不包括保洁人员工资)约140万元,”物业中心的财务负责人如是说。
    探索
    设立“银行”
    为景区随机垃圾找个“家”

    “解决景区垃圾问题,关键还得从垃圾的源头处解决——让游客乐意将垃圾集中起来并送到指定的地点统一回收”,景区管理局负责人谭智泉提出了新的思路。
    经过充分讨论,海螺沟借鉴“银行”管理和运作方式,把客户到银行存钱变为让游客将垃圾送到指定地点,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予相应的奖品,决定成立海螺沟景区“垃圾银行”,开展“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活动,并逐步探索实践、规范运作,游客参与度极高。
    2015年2月,全国第一家景区垃圾银行在海螺沟景区设立,“善待地球、保护冰川”环保公益活动和“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活动由此启动。
    “满一袋的利息是一张景区明信片,两袋的利息是一包海螺沟雪菊,三袋的利息是纪念奖章,五袋的利息是红石公园门票,十袋的利息是获得‘海螺沟环保大使’称号,并在五年内免费游景区。”介绍起“垃圾银行”的业务,“行长”、冰川阳光旅行社总经理曹凤舒头头是道。
    “景区在资金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筹集了250万元用于垃圾银行建设”,邓增俊说,“我们先后在海螺沟景区、红石公园等游客集中区域建设了14座垃圾银行,总行设在海螺沟游客中心”。
    为让更多的游客知晓活动规则,景区在海螺沟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上对活动规则进行详细介绍,并开设了“垃圾银行”APP、微信宣传平台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垃圾银行“兑礼品、存信誉”活动”。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外50余家网站纷纷宣传推广,传递倡导游客文明出行、创新景区管理的正能量。
    成效
    吹糠见米
    “垃圾银行”硕果丰

    自“垃圾银行”成立以来,传递倡导游客文明出行、创新景区管理的正能量不断聚集,建设成效立竿见影地呈现出来。
    景区物业中心会计向笔者展示了一组数据:在未成立垃圾银行之前,海螺沟景区共有清理垃圾的保洁人员95名,年工资近300万元,垃圾银行成立后,景区内清理垃圾的保洁人员工作量大大降低,数量锐减到11名,每年环卫费也由350余万元锐减至50余万元,垃圾清理成本大幅降低。
    自海螺沟垃圾银行成立以来,共回收游客产生的垃圾250万余袋,约375吨,兑换各类奖品117万余件,产生海螺沟环保大使44名。
    对于业绩,“银行”负责人杨涛非常自豪:“仅在今年十一黄金周7天的时间里,垃圾银行就发放清洁袋12600余个,回收35000余袋垃圾,兑换明信片1569张,雪菊901盒,毛主席纪念章588枚,红石公园门票10张,产生环保大使10名。游客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基本杜绝,困扰景区的‘顽疾’得以祛除,景区也越来越漂亮了”。
    如今要想在景区捡垃圾到“垃圾银行”换大奖越来越难了,不少游客“抱怨”道:“海螺沟也太干净了,一点垃圾都看不见!”虽然没有兑换到奖品,但是“垃圾银行”活动传播的正能量却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认可,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正在慢慢凸显。不少游客表示,这样的活动很好,即使没有垃圾可捡,免费垃圾袋也能帮助更多人自觉收集自己的垃圾。来自重庆的王女士表示,自觉收捡垃圾,对她家的孩子自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很有引导作用。
    景区出名了。“海螺沟有家银行,不存金钱,专存垃圾,而且‘利息’丰厚多样”,在各大媒体网站竞相报道的同时,景区也开通了海螺沟“垃圾银行”微信号,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环境保护。今年1月,由人民网主办,人民网旅游频道承办的2015人民旅游盛典活动中,海螺沟景区凭借“垃圾银行”斩获“2015中国旅游创新奖”,海螺沟景区成为国内旅游界发挥引领创新的“领头羊”。
    虽然海螺沟“垃圾银行”的成效已经得到公众、媒体的一致认可,成效十分显著,但积极创建5A景区的海螺沟人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目前,海螺沟正在磨西古镇、中国红石公园、雅家情海等景区(景点)推广这一经验做法,做到磨西台地、海螺沟景区、红石公园等重要游客集散点全覆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光志说,“下步海螺沟景区将采用先进的多相流沼气技术,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再利用)处理中心,将城乡垃圾统一收集后统一处理,节约垃圾运输、处理成本的同时变废为宝,让由垃圾生产出的产品走向市场,增加群众收益,助推群众脱贫奔康。同时,还将建立零碳创意馆,建设中国首家旅游景区低碳体验馆、中国首家旅游景区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基地”。
    
 
 
    
    
    
    
    
    
    
    
    
 
   
 
 
 
 
 
 
 
 
 
 
 
 
 
  • 上一篇:州法院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 下一篇:州公路局做好冬季道路养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