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26日

    进入四月,甘孜大地细雨蒙蒙,润物无声。

    在高原山区,不时见到一辆辆满载树苗的运输车,在城乡结合部,在道路两旁,不时见到机

    关干部、农牧民群众、林业工人、驻军部队官兵正挽起袖子加油植树造林。一株株适宜高原生长的树苗在雪域高原“扎根”,保证了树苗的成活率,高原儿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绿水青山的铮铮誓言。林业生态建设正深刻地改变着甘孜高原贫困县的落后面貌,城乡环境美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本网记者 马建华

    行动

    绿化甘孜 守护青山绿

    420,记者在甘孜县境内路段看到,许多群众正在冒雨植树、多辆正在拉运树苗的农用车和几台正在挖植树坑的挖掘机。部分地段的公路两旁已经植上了成排的云杉。

    据甘孜县林业部门介绍,该县今春植树行动自320启动,将持续到5月下旬,计划动员2.8万人次义务植树,累计植树14.37万株、0.2万亩。交通道路沿线为云杉、旱柳、垂柳等树种。全年计划完成重点工程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水系绿化8公里、沙化治理0.32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16万亩、城市绿化0.03万亩、绿色家园建设0.11万亩、道路绿化59.4公里,实现全县林地保有量达463.3万亩,基本草原面积不少于662.6万亩。

    连日来,泸定县组织400余人,开展了“大规模绿化全县,建设美丽幸福新泸定”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2500余株侧柏大苗。泸定县坚持绿色发展,紧紧围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精准扶贫、环境治理”工程,全力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县,打好“三大战役”,保护好碧水蓝天净土。建设特色林果产业基地22466亩,实施荒山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完成村庄绿化9个、国省道生态植被修复38公里,启动九杈树湿地公园周边生态植被修复,加快干旱半干旱生态综合治理和贡嘎东湖湿地公园的申报,完成13个贫困

    村环境治理,切实为全县国土增绿添景。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的战略部署,我州紧紧围绕建设“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六个着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州行动。

    着力实施“山植树”工程。重点围绕国、省干道沿线城镇、村庄及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周边,完成人工造林1.98万亩、集镇村庄等庭院节点绿化0.7万亩、义务植树220万株以上。

    着力实施“路种花”工程。实施国道317318沿线及其连接线沿线和重要旅游景区沿线绿化工程。优先选择乡土彩叶林树种,通过乔灌花草结合自然化布局和园艺化打造,打造千里景观通道。完成路种花 709.8 公里,完成花海花湖(鲜花山谷)建设1.82万亩。

    着力实施“河变湖”工程。重点围绕城镇、集镇周边,对具备条件实施河变湖(湿地)的区域,采取人工措施实施“河变湖”工程。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完成湿地生态植被恢复0.3万亩。着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编制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森林抚育改造33.2万亩。

    着力推进“两园”建设。按照全州“十三五”建成“双16”目标,高起点规划推进,大气魄大手笔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力争完成5 个森林公园、6 个湿地公园的申报设立。

    着力加强“两圃”建设。夯实大规模绿化全州种苗供苗基础建设,完成苗圃花圃基地建设1069亩,逐步实现具备条件的县和森工局至少有1个花圃的目标。大力扶持社会化种花养花,培育种花大户。不断提高种苗育苗供苗能力。发展林旅融合产业,加快建设集观光、度假、科研、科普于一体的“康巴高原植物园”。

    成效

    发展林业经济 农牧民有了好钱景

    “樱桃多少钱一斤?”

    20元。”424,记者在泸定采访时看到,鲜红的樱桃已经大量上市,价格不菲的樱桃仍然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购买。

    “别嫌我们卖得贵,樱桃不易运输、不易保存,成熟期很短,几天时间就没有了,摘樱桃也是技术活,不能碰伤,不然就卖不成好价钱了。”

    卖樱桃的妇女告诉记者,为了保鲜,尽早赶到城里卖上好价钱,天还没有亮明,一家人总动员,还要请邻居帮忙,采取层层保护措施,才把樱桃运到城里来卖。因为赶上了第一轮市场交易,樱桃价格还算比较可以。她家有 60 多棵樱桃树,一年下来,仅樱桃收入就有一两万元。

    “我们泸定气候好,适合发展林业经济,核桃、枇杷、苹果、樱桃、桃子、李子、板栗、花椒、青果都有,只要加强管理,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和干果卖,仅林业经济收入,几万元甚

    至几十万元收入的农户比比皆是。”这位妇女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现在,各地都在搞精准扶贫,出去打工又怕遭骗,县上给我们指了一条发展林业经济的路子,市场就是我们种植林果的风向标,啥赚钱我们就种啥,水果干果永远也不过时,都能够卖上好价钱。我和老公商量,按照市场需求,扩大水果、干果种植规模,让家里的田地都变成花果山,果树变成我们的摇钱树。

    “这是昨天才从蒲江运回来的红心猕猴桃小树苗,我要赶快栽下去,争取早日见到效益。”424,记者见到泸定县德威乡海子村村民王德富时,他正在和爱人忙碌着种植红心猕猴桃小树苗。

    王德富之所以热衷于种植红心猕猴桃,是因为他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去年,红心猕猴桃的收购价为每斤18元,初挂果亩产达到500公斤,收入 1.8 万元;若今年收购价格不变,亩产预计将达到1000公斤,每亩就有3.6万元的收入。

    村支书陈朝贵向记者介绍,2008年,他到雅安芦山县考察产业,看到红心猕猴桃种植业带给当地群众丰厚的收益,回来后,他决心在村里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业,让大家尽快搭上致富的顺风车。

    “去年,我们村已有11户贫困户脱贫;今年还有两户即将脱贫,年底全村脱贫摘帽不成问题。”支撑海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鹏这一信念的,除了红心猕猴桃种植业,还有村里2014年开始发展的大樱桃、青脆李、苹果和核桃等产业。

    “果子成熟后,村民可以自己卖;如果担心卖不出去,乡上帮助各村建了专业合作社联系经销商,以统一价格集体收购。”德威乡副乡长郑俊自信地说,合作社帮忙找市场,水果会供不应求。

    近几年,泸定县兴隆镇化林坪村以旅游产业为主线推进精准扶贫,加快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天然的生态环境推出农家旅游、篝火露营、徒步穿越等旅游项目,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

    州林业工程处成立了雅江县天路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把产业发展与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奔康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渠道多方式线上线下推广、销售贫困村农林特产品,帮助农牧民增收,引领贫困户脱贫奔康。去年以来,州林业工程处坚持“生态之路、特色之路、品牌之路”的发展战略,借力“雅江帕母林松茸”

    地域特色优势产业,以产收售模式“企业+”实现促效增收“、扶贫+”实现增收脱贫、“宣传+”搭平台建宣传、“物流+”实现松茸地空专运“,四+”进一步助推林业产业和精准扶贫工作并收到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四+”创新雅江松茸产收售模式以来,已帮助江益西村贫困户销售农林特产品共计15万元。

    目标

    下好先手棋 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州委书记刘成鸣指出,我州要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完善“两江一河”生态防治体系,深入实施天然林保

    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我州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推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优势转化,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建立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产业体系,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制定落实《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健全环境安全防范、治理、执法、监管四大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州上下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指出,经过“十二五”的不懈努力,我州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创建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56 个,全省最大的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创建绿化模范县 6 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全州森林覆盖率达 33.9%,较2011 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全面完成。天蓝、地绿、水清、环境优美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今后5年,我州将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引领,促进资源优势大转化。以创建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州”行动,强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巩固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成果。实施湿地、高寒草地保护修复工程,积极申报创建国际重要湿地,建设雪山公园3个、森林公园16个、湿地公园 16 个,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力度,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强化雪豹、康定木兰等濒危物种保护。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健全环境安全体系,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随着城乡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深入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全面实施,立体生态格局不断完善,一个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甘孜”将更加多彩。

    

    

 

  • 上一篇:守护雪域高原群众的健康
  • 下一篇:我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