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创 2017年05月19日
——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本网记者 邓安华
我州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全国首批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州草原植被、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8%、33.04%,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自然成为我州的生态底色。近年来,随着我州绿色经济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广大老百姓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以说,我州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州委、州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全州上下紧紧扭住绿色经济这个重点、环境保护这个关键、生态文化这个根本、体制机制这个保障,不断整合资源,找准切入点,以生态保护为主线,紧紧围绕“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发展思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成效明显
“去年以来,我州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依法常年有效管护森林资源9052万亩;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0.3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47万亩。完成道路绿化(路种花)764.8公里、人工造林2.98万亩、飞播造林2.4万亩、森林抚育2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8.05万亩、防沙治沙4.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58余万株、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0.1万亩、湿地植被恢复1.75万亩。”日前,州林业局局长洛桑达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数家珍,他说,我们还成功申报了鲜水河大峡谷、沙鲁里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炉霍鲜水河、巴塘姊妹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理塘无量河等7个省级湿地公园,并举办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挂牌仪式。投入990万元用于森林公园禁止开发区项目建设。投入400万元用于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全州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3.9%,森林蓄积量达到4.81亿立方米。
我州各地呈现出绿色发展的勃勃生机。
如今,当你走近稻城,会感受到有一种自然的美和享受。“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发展理念在稻城体现得淋漓尽致,该县把“生态立县”作为发展之本,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富民的根。由于该县境内海拔较高,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以前,县城植被少,生态环境较差,一吹大风,尘土飞扬,风沙漫天,后来有了“万亩青杨林”,通过近几年的拼搏,植被越来越好,现在是山清水秀、花香鸟语。宽阔整洁的街道、漂亮的民居、浓郁的民族文化,让你流连忘返。
站在该县金珠湿地公园的观景台上,但见初具规模的湿地公园雏形,被拦河坝留下的河水变成了“湖泊”,水鸟在“湖”中嬉戏,岸边花草正茁壮成长,看着锦绣的规划图,未来令人憧憬。稻城县环林局局长格绒降措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是该县力推的《稻城县金珠湿地公园湿地修复及植被恢复》项目,是《实施201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稻城县金珠湿地植被恢复项目》的后续工作,整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4亿左右。参加我州东南路片区“六大战略”现场推进会的与会人员被该县大手笔、高起点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及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所震撼。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生态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稻城县委政府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聚焦生态立县战略,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和“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发展思路,建设好生态屏障,逐步形成绿色“产业线”。
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很少有树木,因为基本可称得上是生命禁区了。折多山机场、亚丁机场的海拔分别是4200多米和4400多米,修机场之前,这些地方根本没有什么树木。为改善这两个机场的生态环境,我州下大力气,在这两个机场区域或机场路沿线都种植了一些耐寒、适合在高海拔条件下生长的树木,使游客刚下飞机,既能看到雪景,还能惊喜地看到象征生命的绿色,消除了荒凉感。不仅如此,我州还在国道318、317沿线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既美化了环境,也保护了生态,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林业产业扶贫见实效
我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了帮助那些贫困户早日脱贫,去年,我州林业系统争取资金3292万元,聘用635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与森林资源管护,年人均增收5183元;兑现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2.8亿元,298个乡(镇)、2230个村、15.6万户、68.2万人受益,年户均、人均分别增加1820元、416元。完成贫困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4.77万亩,兑现政策补助1239.39万元,5770户贫困农户、21643人受益,年人均增加533元。完成林业产业基地建设7.43万亩、中药材基地533亩。63个脱贫村建设林业产业基地1.6万亩。新培育15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全州获得“三品一标”登记认证的林产品达到22个。据统计,去年涉林企业总收入2.26亿元,销售收入1.36亿元,其中外汇收入400万美元。甘孜林特产品的认可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成功举办“2016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泸定第六届红樱桃节”。全州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5.1万人次、总收入5.4亿元。
生态修复稳步推进
就我州而言,森林资源保护难度较大,涉林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强度不断增加,造林难度大,森林管护和林地保护压力大;由于过度放牧,草场“三化”严重,鼠虫灾害、草场退化加剧,全州833万公顷可利用草场中,84.3%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扎溪卡草原退化率还高达97%;水资源贫富矛盾突出,全州一半以上的县城季节性缺水,为数不少的人口安全饮水困难,小水电对河流进行垄断式开发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矿业开发原始粗放,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建设生态文明这项决定发展命运的历史性课题,别无选择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生态问题,既是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发展和民生问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改变现状,近年来,我州切实推进天保、退耕还林、沙化治理、森林湿地公园申报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林业、产业林业、景观林业、法治林业、平安林业“五个林业”。
州生态办有关负责人很有感触地说,要修复和治理恶化的生态环境,就必须树立“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生态系统观,要突出重点和关键,把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作为完整的制度链条和工作体系,打好“组合拳”。源头严防是治本之策,重点要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严守生态红线,明确开发管制界限;严格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防止过度开发和“带病”项目上马。必须强化法律和政策的执行力,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营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全州上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使生活环境更舒适宜人、吃穿住行更安全放心,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亲近、人与人和睦、人与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