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4月02日
——成都市双流区倾力对口援助巴塘县纪实
双流援巴医疗专家组送医下乡。
■县委中心报道组 韩国梁 文/图
“这是双流援藏干部帮我们引进的,他们带着真情援建,把巴塘当作自己的家乡来建设,为巴塘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这让我们全县干部群众都十分感动。”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在签约仪式上,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对双流的付出表示感谢。
3月27日,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与巴塘县正式签约,将与巴塘县共同打造高原生态农业项目。
成都市双流区紧紧围绕 “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系统思考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的共建式组织体系、“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造血式目标体系、“精度、力度、温度”相结合的立体式工作体系,形成对口帮扶巴塘县的“三三援建模式”,为巴塘脱贫奔康注入了强大动力。
聚焦“脱贫攻坚” 精度+力度+温度
双流区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任务,突出抓好住房保障、产业发展、教育惠民、医疗卫生、文明提升五大类项目。6年来,累计投入援建资金1.76亿元,实施财政援建项目44个、社会援建项目50余个。
“这些援建项目在巴塘得到了有效实施,主要是得益于双流和巴塘的重视。”双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谭永生说,双巴两建立起了主要领导定期联系机制,共同谋划援建工作,双流在选派援藏干部人才时,也坚持从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人才中选拔,在先后派遣三批次共93人驻守巴塘的基础上,另行派出规划、教育、医疗、农技等专家团队20余批次赴巴塘“额外辅导”。在资金投入上,双流在按每年区级财政收入的0.5%配套援建资金的基础上,还通过企业捐资、镇乡结对等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华阳街道等13个镇街划入成都天府新区、财政收入大幅锐减的情况下,仍保持援建资金不降反增。
双流在以纪律钢性管理干部的同时,特别注重对援藏干部人才的情怀教育,各援藏干部人才在巴塘“争当主角,不当过客”。援藏教师王宏自发建立“蒙泉爱心基金”,动员爱心人士帮扶近700名贫困学生,援藏干部创作的歌曲《守望梦想》在两地广为传唱。
坚持“全域帮扶” 政府+市场+社会
“对口援建政府不唱‘独角戏’,而是从最困难最艰苦的点着力,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探索构建社会大援建格局。“谭永生说。
区县层面,在双流、巴塘结对认亲的基础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区县级部门也纷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校校结对”、医院结对全覆盖。在乡镇层面,全面推进“镇乡结对”,实现巴塘19个乡镇与双流12个镇(街道)结对帮扶全覆盖。
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亲自带头,双流投促局、双流援巴前方指挥部全面落实,利用双流各类招商引资洽谈会优先推介巴塘招商政策和环境。一年来,为巴塘县成功引进成都牧山泉水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开发“318零”高端矿泉水品牌;引进投资400余万元的“巴塘蛟龙港游乐园”项目,开创了新兴产业扶贫新模式;引进投资50万元的金沙塘农产品物流项目,助推巴塘特色农产品打入成都市场;山东寿光高蔬菜大棚项目也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双流区还在全省率先启动“千企帮千户”,动员双流企业采取“户企结对,一户一策”的方式,精准帮扶巴塘县1237户未脱贫户,目前已发动全区540余家企业参与,筹集帮扶资金360余万元,收集企业帮扶意愿220余个,这些帮扶资金和帮扶意愿将根据巴塘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助力藏区脱贫进程。依托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等,大力倡导双流企业向巴塘奉献社会责任和爱心,6年来累计捐助爱心资金1700余万元。
着眼“持续发展” 扶贫+扶志+扶智
援建,不仅仅在于项目,更重要是一种理念,要实现藏区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巴塘的“造血”能力。
援建中,双流瞄准脱贫攻坚过程中突出的集体经济薄弱问题,通过育主体、建机制、拓市场,增强巴塘自身“造血”功能。针对“有市场缺主体”的问题,大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扶持发展了大棚蔬菜、黑木耳、黑山羊、牦牛制品等7个示范性种养殖合作社,引进和培育了族迹、金沙塘等一批新兴企业。针对“有产业缺产业链”的问题,安排了500万元援建资金专门用于农产品初加工、新鲜果蔬冻干车间、冷链运输等,建成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配套物流体系。针对“有产品缺销路”的问题,在包装打造“五彩藏乡”公共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巴塘特色农产品“三进”(进入双流机关、超市、电商平台),在双流建立巴塘特产专柜3个,全面助推巴塘农特产品与双流农贸市场无缝对接。
同时,双流还通过“引智、借脑、育人才”三大举措,实现对巴塘的扶智造血。在引智方面,双流联系成都农业技术职业学校与巴塘县建立院县合作关系,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对巴塘村(社区)第一书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借脑方面,双流先后派出规划、教育、医疗、农技等专家团队20余批次赴巴塘传经送宝。在育人才方面,双流组织巴塘县、乡、村三级干部外出培训、跟班学习2600余人次,组织开展校(园)长、院长及骨干教师、骨干医生培训班和家政服务、汽车修理等各类劳务培训班,推行“1名援藏专技人才+3名徒弟+1个特色科室(学科)”的传帮带模式,为巴塘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为了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双流坚持“榜样引领、生产奖补、以工代赈”的帮扶原则,从项目落实、资金兑付等方面,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通过实施“双巴金鹏圆梦计划”、举办创业擂台赛,培养了宁伟、张洋洋等一批创业典型,以榜样力量示范带动巴塘青年自力更生;探索建立贫困户以自家产品、公益劳动换取爱心捐赠的帮扶机制,增强群众感恩意识和市场观念;建立中小学生志育机制,先后组织497名巴塘学子到成都进学校、进家庭观摩学习,引导巴塘青少年增长见识、树立远大志向;通过打造红旗村、红旗学校,培养藏区群众感恩意识、爱国意识,使群众逐步树立“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要靠自己加油干”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