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24日
本网讯 海螺沟柏杨坪村昔日被称作“三无贫困村”,全村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村级活动场所。通过近4年的努力,该村把旅游和脱贫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翻身仗,其成功经验已在海螺沟全面推广。
充分挖掘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好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子,与群众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地处海螺沟景区入口的区位优势条件和若丁山景区、红军长征战斗遗址桂花坪等旅游资源,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农民”发展模式,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利用村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成立乡村旅游、富康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
农民变股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以集体林地入股,按占股22%比例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按占股比例分红。村集体年收入达到4.4万元以上,一部分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一部分资金以红利的形式返还群众。
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富康种植合作社以集体林地及资金入股,123户农户以370余亩土地流转入股,发展魔芋211.5亩、红富士苹果200亩、核桃300亩、羊肚菌10亩、中药材55亩,建设木耳种植基地7亩。 去年以来,村集体每年从旅游和木耳种植产业上获利达到10万元以上,除去集体提留部分,贫困户每人每年分得红利700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500元增至6100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且逐渐壮大,固定资产已达120多万元,合作社年总产值达150万元,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2100元。
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接待,增加群众收入。探索指导当地农户将住房整理改建为酒店式客房,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发展13户家庭式民居接待示范户,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80余人,仅住宿收入就达到12.34万元。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不仅为村民提供了9个务工岗位,每年还购买村民藏鸡、腊肉等农畜产品价值达到30余万元,帮助村民解决了就近就业增收、农畜产品销售等难题,增加了当地群众经济收入。
大力开展公益活动,带动旅游周边消费。借力旅行社、公益组织等机构,今年2月以来,组织了阳光少年“变形记”、明日恩典若丁山、党校红色文化教育等“变形记”夏令营系列活动,通过住农家、干农活、露营等方式体验生活,带动周边酒店、景区等旅游消费作用突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余万元。“变形记”夏令营活动中还促成成都等地学生与10名柏秧坪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UU公益组织资助了海螺沟共和小学20名学生,每月给予贫困学生补助600元,大幅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中心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