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海归藏女”扶贫忙——记州劳模达瓦卓玛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01日

达瓦卓玛(前排中)和她的匠人们。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图

8月12日,“善地·德格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产品展”展场,一个藏族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展示手工艺产品、为外国来宾做翻译、与订货商家谈协议,忙得不亦乐乎,她就是德格县宗萨宁达艺术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达瓦卓玛。

27岁的达瓦卓玛是一名“海归女孩”。她靠全额奖学金四年内拿下两个学位,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于2017年5月,毕业于美国波斯顿·贝佩丝大学。这为藏族青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本来达瓦卓玛在国外有很好的发展,可她却执意回到了出生地——德格县麦宿宗萨片区普马乡。

德格麦宿片区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一起并称为藏区三大“民族手工艺之乡”,这里制作的唐卡、绘画、铜铸、木雕、石雕、陶器、藏族传统纺织工艺都是藏区一绝。达瓦卓玛出生于麦宿手工艺家族,父亲尼玛就是一名著名的手工艺大师。

从小耳濡目染,达瓦卓玛对麦宿、对麦宿手工艺有着深沉的爱,当人生又一次需要作出选择时,她回到了家乡。她说:“出走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达瓦卓玛在大学学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她要用所学带动当地手艺人发展文化产业、保护文化产业,让德格手艺打造出国际顶尖的品牌 。

回到家乡,达瓦卓玛登记注册了德格宗萨宁达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第一个原创品牌“钦乐”诞生。公司旗下创立三个手艺品牌及产品线,分别为有8代传承背景的钦乐青铜品牌走北上广高端市场,宗萨宁达树胶产品走高产价廉市场及尼玛家具走当地市场。

在宗萨宁达公司,达瓦卓玛依靠作为省级非遗传人的父亲为技术支撑,招收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当地年轻人来免费传授钦乐工艺,在麦宿片区的普马、达马、岳巴三个乡及其它五省藏区培养了近200名手工艺人,其中有20多名非遗传承人在宗萨宁达学习和工作几年后,靠自己技艺在其他作坊包括外地厂家工作。钦乐工坊共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余人,既解决了民族手工艺面临失传困境,又解决了周边群众就业难的问题,鼓励当地群众用自己的手艺勤劳致富、脱贫奔康。

贫困村民布姆手有残疾,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生活贫困,后来在宗萨宁达公司学习民族手工艺,现在每年有4万余元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布姆于去年实现了脱贫。她说:“说起以往的日子,比黄连还苦;现在在公司学了手艺,有了收入,日子比蜜还甜。”

像布姆这样的贫困村民通过从事民族手工艺脱贫致富的,在宗萨宁达公司为数不少。“宗萨宁达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工人人工工资就占了50%,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工人靠手艺挣钱,让这些传统民族手工艺能传承下去。”达瓦卓玛告诉记者,宗萨宁达公司最低的学徒工钱从80元到成熟的匠人工钱330元一天,艺人平均工钱为220元一天,这些收入较低的初级工艺人根据自身的阅历和技艺逐年按往年工资的10%提高。宗萨宁达公司工人中贫困户占比达30%。2017年以来,达瓦卓玛帮贫困户实现增收304万元。

“这里的民族产品生产得出来,还要卖得出去、卖得出好价钱,要让璀璨的民族手工艺体现它应有的价值。”达瓦卓玛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在组建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销售。宗萨宁达不仅有个人的中英藏三语的网站,也有国内外6种主流社交网站账号。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富有文化蕴含的文章、短片、视频等,介绍中国藏族手工艺文化,手工艺历史,和手工艺文化背后的哲学等。公司有曾获得过无数个国际大奖的专业摄影团队定期发布并且管理相关信息,互联网平台不但成本低而且效率高,用较小的固定资产投资,建成较多的营业网点,建成一个就立即投入经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做好线上线下销售的同时,宗萨宁达还为游客提供藏族艺术之旅和匠人匠心体验课程,让游客亲自和当地的工匠们一起探索德格麦宿不同的艺术风格,把目前单一的手工艺产品带入手工艺文化服务业,为宗萨宁达增加新的收入来源,为手工艺产业添加新的市场,让游客通过参与制作、体验乐趣对民族手工艺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更直观的认识,从而让民族手工艺品身价倍增。

通过多样营销手段,宗萨宁达公司“钦乐”品牌成为国内外藏族手工艺知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铜铸佛像更是十分畅销,曾创造过一个30厘米高的佛像售价18万元的记录,现在铜铸佛像订单已经排到三年后。

达瓦卓玛的宗萨宁达公司“钦乐工坊”,投资350万元,面积2480平方米。“钦乐工坊”包括展示厅、铜铸区、泥塑区、蜡像区、精雕区、接待室、体验馆、玻璃膏区、彩绘区、木工区及8套客房。而在“钦乐工坊”旁边,一座500平方米的木质楼房已经完成主体建设,即将进入内部装修。这楼房正是尼玛的扶贫车间。达瓦卓玛说:“扶贫车间建成后,可安排100名工人,能让更多的贫困村民来车间学艺和工作,增加收入。”

达瓦卓玛,这个“海归女孩”正在建造她的扶贫“大车间”,她要让更多的贫困乡亲走上富裕路、过上好日子。




  • 上一篇:青春奋进在路上——记州劳模罗煜语
  • 下一篇:“生命禁区”写担当——记州劳模黄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