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大爱高原 山村嬗变——省煤田地质局定点帮扶九龙县雪洼龙镇甲铺子村纪实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22日


   ◎九龙县融媒体中心 李继伟 实习记者 白玛央忠 文/图

   一条小河清波流淌、穿村而过,河的两旁,土豆开着紫花、花椒结着青籽。苍翠碧绿之中,特色民居或隐或现,鸡鸣牛哞此起彼伏,幸福村民怡然自乐,一幅美如桃源的高原山居图扑面而来。

   这里是九龙县雪洼龙镇甲铺子村,一个在脱贫攻坚中“脱胎换骨”、华丽嬗变的高原小村。

   以往破败萧条,如今美丽如画;以往贫穷落后,如今富裕文明;以往精神不振,如今意气风发。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有力支持下,省煤田地质局与地方党委政府勠力同心、携手共进,倾情倾心倾力奋战于脱贫攻坚一线的最美成果之一。

   自2015年以来,省煤田地质局创新帮扶理念、构建活力机制,帮到关键、扶到实处,让村子变美、村民变富、情谊变深,收到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并举、短期增收帮扶与长期增收帮扶共济的良好效果。

   村容变美 从“破旧乱”到“整洁美”

   6月12日傍晚,沿着彩绘彝民族传说的围墙,走进甲铺子村活动室,两幢标准的功能用房呈“丁”字形排列;宽大的操场上,8名村民在跳着彝族舞蹈,喜悦欢快。

   “以往没有村活动室,开会就在宽点的‘坝坝头’,像小娃娃搞游戏。哪像现在,有正正规规、宽宽敞敞的场地。”村支部书记维色尔哈说起以往的寒酸,道着现在的幸福,满面喜色。

   “村容变化,从村活动室这个‘脸面’开始,然后再延伸到通组路、村民联户路、民居风貌,彻底让甲铺子村变个样。”九龙县委副书记、四川省煤田地质局驻九龙县临时党支部书记陈林介绍,原来的甲铺子村“破旧烂”“零散乱”,驻村工作队结合新村建设,捐资为甲铺子村新建了村、组活动室,为老百姓修建了联户路,让活动有场地、到家有坦途。

   一条通组路成“主动脉”蜿蜒向上,一条条联户路像“毛细血管”向两旁延伸。村民阿七拉破开着农用车、唱着彝家歌,欢快地把猪饲料拉到家门口。“以往东西只能运到山脚村道上,每次驮着东西上山累得半死,现在安逸了,宽敞的水泥路,车子一直开到家门口,再不当‘驮马’了。”

   以往没有通组路,更别说联户路了,通组路也是机耕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原来我们走的都是羊肠路,牛走在上面都要打滑摔跟斗,现在好了,水泥硬化路面3米宽,汽车能开到家门口,省煤田地质局卡沙沙(彝语,谢谢的意思)。”维色尔哈介绍,村子里大部分人都买了摩托代步,买了农用车当“马”。

   道路变好了,省煤田地质局又协调全村饮水工程进行改造,让全村吃上清洁水、卫生水;对全村用电隐患进行排除,对老化电路进行替换,让大家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彻底解决全村水、电、路存在的问题。

   路通、水清、电亮,更要村美。在省煤田地质局的协调帮助下,甲铺子村对全村房屋进行了风貌整治,整个村子的风格统一了、民族特色明显了、村里卫生清洁了。

   “以往,一进每家庭院,简直插不下脚,稍不注意,满脚不是鸡屎就是猪屎,现在每家庭院干干净净。”对比今昔,省煤田地质局驻村第一书记李亮说,在帮扶中,省煤田地质局不仅捐资建好硬件基础设施,也通过“农民夜校”教育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打造美丽家园。

   “现在村子这么漂亮,哪个愿意不讲卫生给它抹黑嘛。”村民尼苦乌呷一边打扫庭院,一边谈着自己的感受,“现在幸福呢,住新房子、建新村子、过好日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高原秀美山村以靓丽身姿吸引世人目光、赢来众人赞叹。

   村民变富 从“累没钱”到“轻松赚”

   10头“架子猪”正在长膘,一头母猪带着5个猪崽欢奔,几十只鸡崽奔走觅食。6月12日,在村民姜桂兵的庭院里,记者见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姜贵兵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省煤田地质局的帮扶下,发展养殖业,种上了花椒,实现了脱贫致富。

   “今年已经卖了19个猪崽,收入3万多元,圈里的肥猪和猪崽还可卖四、五万,种的300株花椒早就挂果,去年卖了5000元,今年可能卖到7000元,看来今年收入要达到八、九万。”姜贵兵扳着指头算着收入账,喜上眉梢。

   要想富,产业来开路。省煤田地质局对甲铺子村的产业基础、气候环境、土壤条件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了“养猪业+花椒”的产业发展模式。

   2018年,省煤田地质局协助建起甲铺子生猪养殖场,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母猪繁育和商品猪养殖。今年已出售猪崽800头,实现利润80万元。

   在发展母猪繁育中,实行“借猪还猪”的形式激励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村生猪养殖合作社把配种好的母猪交给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饲养,并为其垫支费用购买饲料,并免费提供医药免疫和技术指导,等到母猪下崽时按照“母猪属于合作社,一窝猪崽数量达到5个以上,猪崽合作社收回2个猪崽,5个以下猪崽收回1个猪崽”的方式让群众在“零风险”的保证下实现增收。

   农户5万元入股资金每年固定分红5000元,“借猪还猪”按照最少自有猪崽12个,实现利润6000元,贫困户罗让泽仁今年保底收入6000元,这正是罗让泽仁在生猪养殖中的“最低收入模式”。

   种植花椒是省煤田地质局助力甲铺子村群众增收的另一致富产业。流转7亩土地给合作社种植花椒,每年土地“租金”近2000元,由合作社负责花椒的种植和管理,花椒三年成熟开始量产后,销售利润的40%归农户所有。在花椒基地建设中,缺少劳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布无乌各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对于像布无乌各这种家中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帮扶中通过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既能让土地不荒废,也能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省煤田地质局采取协调和捐资,通过“基地打造+群众散种”的模式,前后共计购买6万株红花椒苗,免费发给村民,并聘请省林科所的专家手把手培训栽种和管理技术,确保种得下、活得好、收入高。目前1600亩花椒基地长势良好,已经有80%实现结籽赚钱。

省煤田地质局还连年为46户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添柴加薪”。花椒葳蕤、猪崽奔突、鸡只展翅,变“输血”为“造血”,提升群众致富能力、提高产业脱贫实效,多头并进的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摆脱窘况,在2017年,全村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64人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以往是“累没钱”,现在是“轻松赚”,脱贫村民杨金秀说:“以前我们也想找钱,可是无资金、无能力,结果是累够了也没挣到钱;不过现在好了,有了省煤田地质局的帮扶,我们以后可以轻轻松松赚钱钱。”两相对比,道出了“钱景”可观。

   情谊变深 从“不待见”到“舍不得”

   “才进村时,村民‘不待见’我们,总觉得我们来是‘虚晃一枪’就走人,当我们脚踏实地干出实事、干出实效后,他们从心底接纳了我们。”省煤田地质局驻村干部黄继说起往事,有些许委屈;道出现状,却甚是欣慰。

   干实事,才能赢得尊重。“进了甲铺子,我就是村里人;走进农户家,我就是家里人。”这是省煤田地质局驻村干部黄仕龙常说的一句话。他的这席话正是省煤田地质局驻村工作人员所遵行的“准则”。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往不会的农活会了,以往不和谐的关系亲密了,以往的白面书生成了康巴汉子。脸黑了,心却亮堂了;身体消瘦了,感情却增厚了,当看到富民产业带来增收、当看到援建队员俯身实干,群众翘起了大拇指:“省煤田地质局的人好样的,是干实事的。”

   解难事,方能赢得民心。村民维色罗石住房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常年出入不便,影响了他的生产生活。这一困扰他25年的难题在省煤田地质人到来后得到彻底解决。陈林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维色罗石这一情况后,依托煤田地质部门的专业优势,研究解决方案,方案确定后立刻协调60万资金对沼泽地进行全面整治。经过3个月的整治,沼泽地变成了可用地,原来一直无法修建的联户路也修到了家门口。维色罗石感激地说:“煤田地质局的帮扶解了我的大难题,让我可以甩开膀子发家致富了。”

   做好事,爱心传递温暖。“我们一家三个大学生,都获得了省煤田地质局的帮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今后有能力了也去帮助别人。”6月18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姜丙柄说起省煤田地质局的扶贫助学,满眼含泪。扶贫扶智,省煤田地质局对甲铺子村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捐资助学,同时结对贫困户、困难党员进行帮扶慰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省煤田地质人的真抓实干成为无声的引领,建档立卡贫困户扎西友在脱贫摘帽后主动辞掉每年收入4800元的公益性岗位,她说:“我现在过上好日子了,请把这个岗位给予那些更需要的人。我退出了岗位,但我也还会做好以往的工作。”富了口袋富脑袋,甲铺子村村民精气神得到了极大提振,以往的“等靠要”没有了,变成了大家脱贫奔康路上的“拼抢跑”,“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得自己加油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和行动指南。

   省煤田地质局55岁的职工何国培,主动申请驻村帮扶,是省煤田地质局岁数最大的驻村干部,也是最受群众尊重的“老大哥”。在短短的采访期间,就有三户群众请他去家里吃饭。何国培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以心换心,就会赢得群众的真心。听说我们这一批驻村帮扶干部要轮换了,群众们都舍不得我们走,都以不同形式来表达对我们的感谢。”

   一次援藏行,一生高原情。5年来,30名煤田地质人奋战在九龙,为九龙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陈林说:“倾情援藏,倾力建藏,我们的心与九龙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四川煤田地质人永远是九龙人、甘孜人、高原人。”

  • 上一篇:州文广旅局练内功提形象
  • 下一篇:“四川煤田力量”援藏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