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铸造脱贫金钥匙——我州就业扶贫纪实

甘孜日报    2021年02月02日


在乐山嘉杰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挖掘机培训跨市(州)扶贫专班。

居家灵活就业人员展示自己的产品。

雅江县就业扶贫基地工人正在分拣松茸。

2017年3月在泸定成功举办州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招聘会。

   ◎李聪 闵璐文 文/图

   短短一首诗,却是深深一片情,道出了贫困就业群众对就业扶贫的赞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脱贫增收的希望。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扶贫,把增加就业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聚焦“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全覆盖”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目标,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探索建立“谋岗、适岗、送岗、扩岗、稳岗”一条龙模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让贫困劳动力由“输血”帮扶逐渐转变为“造血”帮扶,以实岗实效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精准“谋岗”

   让就业热情“高”起来

   “我文化不高,也没得啥子手艺,汉话也说得不好,出去打工确实恼火,希望能找一个离家近、做起来简单的工作。”这是理塘县建档立卡户仁真曲珍向入户调查的工作人员提出的“就业要求”。

   民有所需,政有所向。根据仁真曲珍的家庭情况和个人需求,县人社局在村里为仁真曲珍安置一个简单易做的公益性岗位,让仁真曲珍既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家人,可谓一举两得。

   实现就业扶贫,我州有绝招。推行“一库一册六名单”措施,以“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民族手工艺导师花名册、贫困家庭劳动力基础信息名单、就业培训名单、自主创业名单、转移输出名单、公益性岗位安置名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名单”为依托,精准掌握贫困群众就业情况,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帮扶,让帮扶帮在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弄清就业能力。以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底数为开展就业帮扶的基础,弄清每一个贫困群众体力状况、技能掌握情况等基础就业能力,并根据其就业能力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帮扶工作,促进人岗相适。

   关注就业意愿。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针对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等不良意愿和外出务工、技能需求、公益岗位兜底等就业意愿,分类开展教育疏导、岗位输送、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兜底安置等就业帮扶工作,全力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掌握就业变化。加强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密切关注贫困群众就业变化,按季更新基础数据,并查漏补缺,及时将有就业意愿而未纳入帮扶范围和有培训意愿而未开展培训的贫困群众,及失业贫困劳动力纳入帮扶范围,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做到数据库有进有出、时时精准、人人精准。

   精准“谋岗”,让更多贫困群众就业热情高涨,想就业、能就业、就好业。2016年以来,甘孜州共计入库农村劳动力52万余人、贫困劳动力12.2万余人,将有就业意愿的8万余名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帮扶范围,实施精准就业帮扶。

   力促“适岗”

   让就业能力“提”起来

   “打铁还要自身硬,真心感谢政府‘扶贫专班’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掌握了挣钱本事,我现在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雅江县贫困群众丁则索朗十分感谢雅江县人社局的就业能力提升举措给自己带来了“真金白银”。

   2018年8月,丁则索朗与同样来自全州贫困家庭的25名青年参加了汽车维修技能培训,实现了就业。

   为贫困人口授之以“渔”,让他们有工作、有事干、有钱赚,我州发扬“工匠精神”,巧下“绣花功夫”,积极做优技能培训——

   注重问题导向,在保“数量”上下功夫。坚持政策激励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借力对口支援力量,指导全州县(市)与“一帮一”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签订帮扶协议,设立培训基地奖补资金,支持白玉县河坡博嘎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等6个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州内外培训资源,让各类培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以《培训需求调查清单》、《培训需求调查汇总表》、《培训任务清单》“三个清单”,全面调查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利用“长短结合、集中分散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确保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参加一次技能培训。

   注重方式方法,在保“质量”上下功夫。坚持精选通晓藏汉双语教师和配备藏语翻译相结合,通过现场操作、实地观摩、寓教于乐、征求建议、问答式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培训内容,并适当延长培训时间,通过专人跟班管理、视频监控、抽查视频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开班申请、培训过程、结业审核严格监管,全力保障教学质量,确保参训贫困劳动力真正能学到技能。

   注重市场需求,在保“就业”上下功夫。加强与用工企业沟通交流,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同时依托全州农牧产品、全域旅游、水电开发等产业发展和唐卡绘画、木工雕刻等民族手工艺技艺的需求,针对性实施“素质提升+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技能+语言”“技能+法律”“技能+文明礼仪”等拓展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与内在素质双提升,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

   因地制宜开展了对16周岁至18周岁未成年劳动力控辍保学技能培训。2019年以来,全州完成控辍保学技能培训3083人,开设了15个工种、75个培训班,在培训结业后,全员推荐就业。

   2016年以来,实施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立足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参加一次技能培训”。通过开展“送培训下乡”等活动,共计培训贫困劳动力64425人;以“培训+输出”的方式,举办跨市(州)扶贫专班10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61人;州内扶贫专班180期,培训贫困劳动力9896人,并全员推荐就业,实现了“学会一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稳定一方”。

   大力“送岗”

   让就业岗位“多”起来

   牵线搭桥,引路出力。在雅江县、理塘县、色达县、德格县和康定市成功举办五场大型就业扶贫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

   “通过招聘会,我找到好工作,月薪四千元,生活有了奔头。”理塘县下木拉乡的降央如今已是珠海华人科技有限公司一名班组长。

   像降央这样通过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活动走出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远离故土耕耘着自己的梦想。

   针对贫困群众和用人单位之间缺少畅通的信息对接渠道的现象,我州积极在促进劳务市场发育、搭建就业平台上想办法、出实招,着力让贫困群众的就业岗位更多——

   充分利用省内外对口帮扶力量,州政府与广东省人社厅签订《劳务协作扶贫框架协议》,州人社局与德阳市人社局、成都市人社局、云南省迪庆州人社局签订《就业精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劳务协作三方协议》,让更多贫困群众走出去就业。

   整合州内外岗位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抓手,聚焦劳务开发,先后组建劳务派遣机构39个,并通过落实推荐就业补贴等方式,激励劳务组织发挥作用。

   以举办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等活动,将岗位送到贫困群众家门口,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宣传、岗位推介等就业创业服务,做到“月月有岗位推送”。2016年以来,分区域分领域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139场次,提供岗位244894个,促进12723名贫困劳动力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1171场次,提供岗位93551个,并有组织输送1000余名劳动力到州外就业。

   积极“扩岗”

   让就业渠道“广”起来

   在稻城县东义藏香鸡养殖专业合作社,47岁的贫困户泽仁扎西正在忙碌着为养殖场的藏香鸡喂食、清理鸡舍。

   稻城县东义藏香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甘孜州稻城县迎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其中一个实体经济组织,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16人,残疾人3名,平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

   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创岗”,充分利用政策、灵活开拓路径,我州点子多、举措实、效果好——

   我州出台政策积极对接州内水电、交通、通信、矿产等重点企业,通过参工参建、调剂岗位等方式,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000人次。以“政策支持+经营培训”相结合方式,培训经合组织带头人60人,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开发扶贫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35329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为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州人社局积极争取对口支援和地方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奖补,落实激励政策,认定县(市)级就业扶贫基地81个,州级就业扶贫基地55个,为州级就业扶贫基地发放奖补资金400万元,州级就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919人;推选省级就业扶贫基地6个、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6个。

   围绕全州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发展藏绣、唐卡、特色编织、土陶、木艺等居家灵活就业形态,壮大创业实体,促进近万名贫困群众通过灵活就业实现增收。

   针对就业能力差且无法离家、无业可就、无持续增收的“三无”贫困群众,我州按照“保容量、扩增量”的思路,统筹整合人社、林草、交通、水务、农牧和水电企业等单位岗位资源,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中心工作需要,拓宽岗位开发渠道,累计开发村草管员、巡河员、养路员等十大类公益岗位85699个次。

   在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蒲登国是“公益就业”政策的享受者,贴在他家门前的《甘孜州贫困户家庭痕迹管理收支台账汇总表》,记录着2016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9月30日期间收支台账:工资性收入(公益岗位)3600元,财产性收入(入股分红)4000元,生产经营性收入8450元,转移性收入7309元;生产经营性支出5740元;收支相抵后除以他家5口人,年人均纯收入3523.8元,达到2017年的脱贫线,已实现脱贫。

   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一起抓的社会治理要求,突破“就扶贫抓扶贫、就就业抓就业”的惯性思维,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与推动经济发展相结合、与优化公共服务相结合、与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提升项目效益相结合,确保岗位发挥“救急救难”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双效益”。

   倾心“稳岗”

   让就业时间“长”起来

   “远天远地的,你们都来看我们,感谢你们。”在广东省已经打工两年多的理塘县贫困群众降央十分感谢前来看望慰问他们的甘孜州人社局工作人员余红艳和饶俊飞。

   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稳定性,确保其持续实现稳定增收,我州围绕“岗位”做文章,积极打基础、固根基,让贫困群众能“上长班”“出长效”——

   实施州、县、乡三级就业扶贫“挂图作战”,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州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就业扶贫五个办法”的就业帮扶政策,对全州就业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全覆盖业务培训,培训乡镇就业人员200人;充分发挥省人社厅下派挂职干部的作用,为就业扶贫地推动打好了坚实的根基。

   建立定期走访慰问机制,对输送的务工人员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实行州、县联动全覆盖管理,建立劳务输出QQ交流群,不定期派工作人员进行走访和慰问,每年举办座谈会不少于2次,及时了解人员思想动态、生活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在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努力提升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的信心和适应能力。

   设立稳岗固岗补贴,对在外务工满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的贫困群众,分别一次性给予2000元、4000元和8000元的稳岗固岗补贴,努力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在外实现稳定就业。截至2019年年底,共兑现178人稳岗固岗补贴106.9万元。

   2016年以来,我州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共促进116646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动态实现了“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

   就业扶贫产生了“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效果,快速持续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有效防止贫困群众返贫,促进贫困群众开阔眼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住就业不放松。一个个优惠政策、一场场技能培训、一条条就业门路、一张张幸福笑脸,不仅承载着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小康的美好希冀,更将我州就业扶贫推向蹄急步稳的“快车道”。

  • 上一篇:我州2020年度工业投资任务超额完成
  • 下一篇:我州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下调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68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