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众志成城破难题

《甘孜日报 》    2014年04月28日

 ——雀儿山隧道有望在2017年顺利完工

    ■ 记者 田杰 杨杰 张涛 文/图

    4月2日,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随着雀儿山隧道主洞内爆破的轰鸣声,由中铁一局承建的雀儿山隧道Q2标段主洞出口端开挖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这是继3月9日平导掘进1000米后的又一可喜战绩,从而实现了世界第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西洞口主洞、平导双破千米大关。

   由中建五局承建的雀儿山隧道Q1标段主洞、平导也已掘进近900米。至此,通过进场以来500多天的艰苦鏖战,总算给了隧道建设者们阶段胜利的丝丝慰籍和喜悦。哪怕万里长征只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难关等着去突破,但这终究给了建设者们战胜高原创造奇迹的信心和力量。因为过多的酸甜苦辣已经变成了雀儿山人神圣的信念——信仰与坚持。

   雀儿山藏语称为“措拉”,意为“山鹰也飞不过的山峰”,主峰海拔6168米,壁立于周围10座5500米的群峰之中,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的说法。这里是川藏公路317线的必经之路,更是川藏公路北线进入西藏、青海玉树唯一通道,承担着西藏、青海同我州等地大部分的物资运输与补给,由于山高路险、暗冰丛生,被称作“川藏第一险”,令过往司机谈“山”色变。

    宣战世界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

    雀儿山终年冰雪不断,乱石林立,草木不生,曾被外国学者称为“生命禁区”。雀儿山隧道正是位于川藏北线的核心路段,其洞口海拔437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全长7082米。于是,建设一条打通雀儿山的隧道成了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族群众的迫切愿望。

  “其实,项目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可由于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部就评审了四次。直到2010年,环评、水保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所有方案才最终敲定,雀儿山隧道建设才真正提上日程。”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国道317甘孜段改扩建暨雀儿山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健介绍说。

    该隧道得到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发改委的大力支持。由于建设难度极大,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经验可循,该工程在全国公开招标。最后,有着丰富基础设施施工经验的中铁一局和中建五局的隧道建设者们在雀儿山安营扎寨,向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宣战。

   “雀儿山隧道建成后,将使原本需数小时翻雪山而过的艰难行程缩短至10多分钟,且四季畅通,对推动地区特色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沿线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健告诉记者,“317国道在州境内全长370多公里,总投资72.3亿元,其中雀儿山隧道7公里多就投入了10多亿元。建设费用国家承担80%、四川省政府承担20%,从投入比例和费用上,就可以看出雀儿山隧道项目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雀儿山隧道还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获国家发改委单独立项批复,是国道317线的控制性工程,对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团结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专门成立了以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完全脱产的协调工作办公室。项目所在地德格县委、县政府更是发出了“谁来阻挠破坏该项目,就是与8万德格人民为敌”的誓言,当地各族农牧民群众更是热切期盼雀儿山隧道早日建成通车。

 2012年9月,经过前期精心的筹备,雀儿山隧道正式动工兴建。当地群众送来了洁白的哈达,并在隧道洞口雕刻了寓意平安的吉祥符,祈愿隧道早日平安贯通。在当地党委、政府,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隧道建设者们义无反顾扎根高原,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英雄气概,奋战雪域高原。

    众志成城破解难题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带着豪情与勇气,中铁一局和中建五局一群“缺氧不缺激情,海拔高斗志更高”的勇士们来了。因为他们的到来,雀儿山也因此掀开了一页崭新的历史。

   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项目建设面临三大难:一是冻土、通风、长反坡施工、涌水、供暖等技术难关亟待攻克;二是建设物资远距离运输、机械设备高原反应难以保障正常施工;三是高寒、缺氧的极端自然环境挑战参建人员的身心极限。这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摆在了建设者面前。

    在这些拦路虎面前,隧道建设者们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项目地处海拔4300多米的川西高原,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5%,隧道内氧气含量更是只有平原地区的30%,年平均气温-2℃,年日照时数2640小时……

  “山下一年有四季,山上一天就有四季。”2012年6月,第一批入驻项目驻地的雀儿山项目Q2标项目常务副经理王刘勋说。“这里每年只有3个月不下雪,山高风大飞沙走石,6级以上大风每年要刮5个月左右。”就是冰消雪化的季节,气候也变化无常,时而狂风呼啸,席卷沙石满天;时而暴雨倾盆,冰雹浓雾迷漫。工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雀儿山,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雀儿山项目所有人员的信心始终是坚定不移的。一方面,他们积极适应极端的高原气候,另一方面,他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将难题一一化解。在技术难题上,通风是大部分隧道需要攻克的,更何况是这样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超特长隧道。

  “一般情况,隧道达到2公里以上,通风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雀儿山隧道全长7.082公里,中建五局隧道公司负责Q1标段,长4.26公里,要实现通风更是难上加难。”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中建五局隧道公司带领项目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研究、实验,决定采用独头压入式与巷道通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并以巷道式通风为主。

  “施工前期(洞口段1500米),主隧道、平导分别独头掘进,采用独立压入式通风,污风沿各自隧道排出;后期(洞口段1500米至合同止点),施工过横通道位置后,及时贯通横通道,采用巷道式通风,将平导作为进风巷进新鲜风,主要用于人员进出;主隧道作为回风巷排污风,主要用于运输车辆进出。同时辅助洒水降尘,确保洞内通风效果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雀儿山项目Q1标总工程师李涛介绍。

  面对2200米的长反坡施工、涌水、冻土、岩爆、供暖等技术难题,项目将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开展理论研究及试验室试验,以产学研联动的形式攻克难关。“下一步,我们还将就解决高海拔、高寒地区长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相应的技术和保障体系,将研究成果体系化、标准化,用于指导今后类似的工程施工。”

同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还有物资设备供应难题。

    项目的许多材料需要从900余公里外的成都采购,中途需要翻越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险峻,沿途多为线路改建、扩建施工路段,交通状况极差。为着力保障物资设备供应,项目通过精细化台账、每周盘点等措施,定期核查诸如钢筋、水泥、煤炭等主要耗材的使用情况,精确计划未来1个月的耗材需求量,提前一个月做好采购,避免了因材料不足引起的工期滞后。同时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使用效率更高的高原发动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高原适应性。

    高寒、缺氧是影响项目作业人员健康和工程进度的决定性因素。

  “项目部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花费巨资建立高原富氧工程——CARO高原富氧系统,安装了45m3/h制氧机组,制备氧气无偿供给职工使用,缓解职工的高原反应,提高工作效率。”雀儿山隧道Q2标项目部副书记贺志杰介绍道,“我们在项目隧道洞外修建了一间吸氧室。里面架设供氧管道,建立25个吸氧终端,可同时满足25人吸90%以上的医用级别纯氧,以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正在吸氧室吸氧的隧道综合作业队队长林修建刚从隧道内作业出来,有着15年隧道施工经验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里挖隧道同内地比起来完全是两个概念,正常施工没几个月就不说了,更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人调换太过频繁。2月10日,作业队招了24名宜昌来的工人,没想到,在项目部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全部撤了。这怪不了他们,我项目部所处海拔4270米,刚来项目部工作的职工和劳务工人60%甚至100%均发生急性缺氧反应或者疾病,严重时血压增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昏迷现象。仅去年一年,作业队来来回回就更换了400多人次。”

  “照冬歇期放假安排,2月15日,项目部和作业队必须返回工地。自2月10日起,作业队陆续组织200多工人到达工地,由于气候条件,仅留下100多人,项目部及时协调作业队继续组织施工班组到位,同时积极铲除冰雪,修复设备。目前,施工班组基本满足施工需要,其他辅助班组正组织人员上山。项目部对进场施工班组进行严格把关,对所有进场工人签订劳务合同。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不断完善和修复驻地和工地设施,对全部工人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按时发放劳保用品,保证劳务队伍稳定。经过多方努力,项目驻地和工地基本转入正轨,雀儿山隧道施工现已掀起复工大干热潮。”雀儿山项目Q2标项目常务副经理王刘勋介绍道。

    众志成城破解难题,扬帆奋进共推项目进程。目前,该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藏区人民日夜期盼的“生命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能源线”、传播时代文明的“信息线”,有望在2017年顺利完工。

 

  • 上一篇:首都青年大学生将参加甘孜州文化体验游
  • 下一篇:甘孜农行“三农”贷款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