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我要在高原上当一辈子警察”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08日

——记全省藏区优秀派出所长朱晓军

    
 
 朱晓军帮村民种地。  
    人物档案 朱晓军,四川自贡人,2009年通过甘孜州招警考试在德格县公安局白垭派出所工作,2011年任白垭乡派出所副所长。他热情服务群众,生动诠释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不断巩固和发展辖区“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警民鱼水一家亲”的和谐警民关系。在他的努力下,白垭乡连续6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火灾和治安灾害事故。
    2012年12月,朱晓军被省公安厅授予“藏区优秀派出所所长”的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二等功。

    “阿婆,砌围墙的事您先不要急,等我忙完这两天的工作,就和洛丹一起加把劲,两天就砌好了。”“洛丹,春耕完你就放心去修路,阿婆有我照顾呢。”最近,记者在德格县白垭乡冷茶村村民根秋曲措家见到了正开展走访群众的该乡派出所副所长朱晓军。
    初见时,记者以为33岁的朱晓军就是德格县本地人,他黝黑的脸庞上有两块明显的“高原红”;他用流利的藏语与村民交流……其实,他是来自自贡的汉族人。
     潜心苦学,他用坚毅跨越了语言障碍
     作为一名在藏区基层工作的汉族民警,语言障碍是阻断警民联系的沟壑,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攻下语言关。
    刚开始,朱晓军满腔热情地与其他学龄儿童一起到乡中心校学习藏语。一名警察到学校和小学生一起上课成为了白垭乡当时的大新闻,学生们都好奇地围观朱晓军。他刚学会三十个藏语字母,就被藏文老师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学生们的“好奇”,影响了学习成绩。
    去不了学校,朱晓军只有另辟蹊径,走,主动向群众请教,并用汉字发音代替藏语言做笔记。有一次,朱晓军在学习一句藏语时,发现一句话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他就向藏文教师求证,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藏语大多是玩笑话。朱晓军心想是自己在向群众学习时不够诚心,群众才不真心教自己。他重拾信心,珍惜每一次练习藏语口语的机会,为了加强学习藏语言,他还托朋友从康定带回了《藏语2000句》自学。有了交流,才有沟通,才能了解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所需所盼,才能构建好和谐警民关系,朱晓军学习藏语言的诚心打动了周边的人,打动了所有乡镇干部。
    朱晓军喊的“阿婆”——根秋曲措就是他学习藏语的“老师”。朱晓军在走访中得知,根秋曲措懂得藏汉双语,便经常到她家串门请教。老人的儿子洛丹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家里缺少劳动力,朱晓军便上门来帮老人做农活,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勤劳朴实的朱晓军赢得了根秋曲措一家人的信任和尊重,对朱晓军学习藏语给予尽可能的帮助。朱晓军兜里总会揣着本子和笔,随时随地取出将藏语发音写成汉字,注明意思,并用刚学会的藏语与老人互动。有时,一句简单的对话,因为发音不准,朱晓军和老人就会开怀大笑。
    “就这样,经过半年后,我基本能听懂当地藏语的意思,并能同农牧民群众进行简单的交流。”朱晓军说道,“语言障碍克服了,工作起来方便多了。”
     坚守信念,他用脚步丈量出鱼水情深
    “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才是硬道理,公安工作不能有一点马虎,缺少了吃苦耐劳和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谈不上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朱晓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0年8月3日,因前任所长调离工作岗位,县局领导找朱晓军谈话,并寄予厚望。对于一名刚参加公安工作的新手而言,无疑重任在肩。朱晓军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派出所的工作做好、从哪一方面入手、如何才能有效的处置各类案事件。”通过几天的思考,他决定走访辖区内所有村民,绘制辖区人口地形分布图。
    说干就干,朱晓军准备了文稿纸、笔、水壶、干粮、照相机等必备物品。但却面临地形不熟悉、交通工具无法到达自然村落等问题,他徒步开展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他每天早上七点钟准时起床下村,为掌握辖区内居民的第一手资料,他拿着户籍资料挨家挨户逐一核对,对于一些同名或是同音的名字,他都要从走访周围村民或到村支书家了解情况后才予以采用。每天从下村返回派出所都是晚上八九点钟,累了、饿了,拿出自己备的干粮,在老乡家要一碗茶喝,就算解决了吃饭问题;回到派出所,他顾不上休息,又整理白天收集到的材料,工作时常持续到凌晨。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上山下村,他的足迹遍步白垭乡的每个村落,行程326.35公里,走访全乡515户村民,终于完成了全乡人口分布信息采集工作,绘制出了详尽的白垭乡人口分布图和地形图。
    辖区村落分散,最远的茶安村距警务室有60多公里,当时都是泥巴路,破路辗转迂回,骑摩托车至少1个小时。“如果遇到下雨,那就只有人扛车了。但有了这些资料,可以很直观的展现出辖区内的地形和人口分布情况,这对成功处置各类案事件有着一定的作用,主动权就掌握在了决策者的手里。”朱晓军自豪地说道。
    记者在派出所见到了朱晓军绘制的白垭乡7个村的人口分布图和地形图,手绘的图纸上,每户房屋的正面照片、居住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一应俱全,还有各自编号。
    心系群众,他是辖区居民的贴心卫士
    穿上警服的第一天,朱晓军就树立了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的理念,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人民群众贴心人。参加公安工作6年时间,他赢得了白垭乡村干部及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个小伙子来我们白垭,是我们白垭人的福气。”
    和朱晓军一起进村入寨,远远地就有村民热情招呼他进屋坐坐,拉起手他们就谈笑开来,他是白垭乡500多户村民的朋友和亲人……“在白垭,朱晓军是我们全乡人的亲戚。”77岁的冷茶村村民尼玛拉拥说。白垭,成了朱晓军的第二个家。
    2011年初,朱晓军回自贡老家过春节,刚到家就接到村民电话,说村里出事了。他二话没说连夜赶回,硬是在大年三十前赶到了村民家里,帮助其解决纠纷,让其过了一个开心温暖的新年。从那以后,他再没有回过自贡过春节,6年来也仅仅回过一次家,也是因为参加妹妹的婚礼,“高原情况特殊,担心自己一走又出问题。”他向记者淡然地说出不能回去的理由。
    2012年6月7日,窝色村村民卢天利在白玉县被河坡乡麦学村村民洛绒等六人误伤后就赔偿问题一直谈不拢,了解情况后,朱晓军不因案子没发生在自己辖区就袖手旁观,而是三番五次联系河坡派出所民警一起协助调解此事,在随后长达三周的时间里,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法情并举,终于为卢天利协调赔偿金2万元。拿到赔偿款的卢天利激动不已,非要拉着朱晓军的手说请他吃饭。“这是我的工作,怎么能让你管饭。”他婉言拒绝了。
     今年初,朱晓军打算兑现对家里的承诺,申请调回老家照顾家人。闻讯后,村民们纷纷挽留。想了几个晚上后,朱晓军放弃了调离的想法,“能干的时候就干吧,大家没把我当外人。在高原上干一辈子警察又有什么不可以!”于是,他的爱人和女儿盼望一家人团圆的心愿又一次落空。
    “对朱所长我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别的不说,就他一个内地的‘官二代’能在高原藏区坚守这一点,一般人就做不到。他就是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作为最基层的一名公安民警,他始终把党的关怀和公安机关的温暖带给高原人民。”朱晓军的同事降落登这样评价他。
   
 记者手记
     体贴每一位乡亲
 
 
    在记者面前,朱晓军话语不多,甚至有些木讷。与冷茶村村民交谈时,他则是有说有笑。藏语,对他来说,没有障碍。
    在一天的采访中,一聊及村民们的生活变化,他的脸上就会出现难得的笑容,仿佛在说自己的家人。来自部队家庭的朱晓军体贴身边的每一位乡亲,“因为是他们培养了我。”他的笑容背后,是一份感恩情怀。
   “你对大家有多好,大家就会对你有多好。”朱晓军的故事远比记者讲述更生动。(张莉 本网记者 张涛 文/图)
 
 
 
 
  
 
 
 
     
    
 
 
    
 
    
 
  • 上一篇:我州着手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 下一篇:州检察院开门纳谏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