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本报8件作品获省新闻奖报纸副刊奖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12日

   
    本网讯(记者 白玛朗加)日前,由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南充日报社承办的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2013年度四川省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评选会在南充揭晓。经过初评、复评、定评等环节,最终有330件作品分别获得四川省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一、二、三等奖。其中,本报选送的8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此次评选,本报选送的副刊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上年度有较大提升。由本报记者杨珂、唐闯、格桑土登、赵敏采写的《天南地北康巴人》获文化新闻及系列报道一等奖;获得此次一等奖的大型主题系列报道《天南地北康巴人》栏目,分别报道了由“放牛娃”变为“名导演”的东安尼玛和多派唐卡创始人年叙·多吉顿珠、出版家罗勇、藏药企业家嘎让清绕、康巴著名歌手亚东,诠释了改革开放30年来,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下,康巴人以歌舞、经商等等不同梦想形式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精彩人生故事,让生活在康巴这片土地上的人更加了解康巴这片土地、了解自身,也为未来的康巴孩子的人生选择提供人生指南,同时,响应了甘孜州委“人才兴州”的号召。由本报记者唐闯采写的《在废墟上浴火重生的人性及家园》获报告文学二等奖。该作品展现了1973年炉霍县虾拉沱村发生的大地震40年后,虾拉沱村及虾拉沱村人的变化,记者采用报告文学的手法,采访了地震中的幸存者,通过他们的讲述,并经记者用文学手段呈现,4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真实地再现于读者面前;通过记者的讲述,读者明白了虾拉沱村及虾拉沱村人浴火重生的原因,再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由本报记者张永才、谢辉采写的《好人走过的地方》获报告文学二等奖,作品运用现场采写的方式,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由本报记者唐闯采写的《指尖上的传承》和《在非史诗的时代书写格萨尔》分获特稿及文艺评论二等奖,两篇作品展示了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新龙县药泥面具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世界最长藏族史诗“格萨尔”的传承及保护。由杨丹叔、王朝书策划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文化策划三等奖;记者南泽仁撰写的《云,不再只是一朵云》、记者唐闯撰写的《唐卡:在传承与创新中生长》分获散文和评论三等奖。
   在会议期间,本报《康巴周末》责任编辑杨丹叔获第五届四川省报纸副刊“十佳编辑记者”殊荣。据了解,由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的四川省报纸副刊“十佳编辑记者”评选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
 
 
 
  • 上一篇:我州一季度经济形势喜忧参半
  • 下一篇:我州2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