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为了让甘孜走得更远

本站原创    2014年06月08日

——专访“圣洁甘孜·走进北京”系列活动参观者、参与者

 






 
    ■记者 周华 陈杨 秦松 文/图 
    6月7日上午,雨过天晴的北京又迎来了炽热的阳光,同样迎来“炽热”的,还有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四川甘孜藏区发展成就暨旅游图片展、四川甘孜藏区精品文物及非遗项目展演主题展区。 
    参观者:甘孜风光太美了 
    当天正值周六,上午9时刚过,就陆续有北京市民前往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
    “母亲您看,画面上的是跑马山、康定城,有名的《康定情歌》就是从那里唱响全世界的;这就是泸定桥,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跨过大渡河,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门大厅的两边,两面LED显示屏正在播放宣传甘孜州的风光片,一位中年人正在向头发已 经花白的母亲讲解画面的内容,这位中年人就是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设计制作部的姚武彬。
    姚武彬告诉记者,今年国家民委开展了“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全国民族自治州成就展”活动,甘孜州是本次活动中第三个进入民族文化宫进行展出的市州。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位民族工作者,自己虽然没有到过甘孜州,但却了解甘孜州博大精深的文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甘孜、关注民族地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从而助力民族地区的旅游大提升、大发展。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同许多北京市民一样,非常向往甘孜,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甘孜看一看。
    在四川甘孜藏区发展成就暨旅游图片展主题展区,一对正在充当“导游”的夫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里是牛背山,这边是贡嘎山,从每一个方位去看贡嘎山,其视角效果都不一样。”
    从他们的讲述中,记者发现他们对贡嘎山的熟悉程度,已经超过了一些州人。于是,记者决定一定要采访一下他们。通过蹩脚的普通话,记者才知道这对夫妻中男的叫万来祎、在人保财险工作,女的叫王柳、在北京东北旺中心小学工作,他们不但与甘孜州有缘,而且与记者所在单位一位叫德钦翁姆的同事还是朋友。从2005年开始,每年寒暑假,他们都会到甘孜州旅游观光,目前已经十上高原。
    “甘孜风光太美了,特别是在大城市生活久了,更希望有机会出去透透气,甘孜是不错的选择。我们每次都是自驾出游,到过康定、新都桥、甲根坝、雅哈,还围着贡嘎山转了两圈,曾经两上牛背山,目前除了石渠、德格外,甘孜州的其它县我们都去过。今年7月,我们还要到甘孜去。”夫妻俩的一席话,让记者十分吃惊,也佩服这对夫妻的执着。他们还告诉记者,如果甘孜州的硬件服务能再好一点就好了,今年春节,他们自驾车到康定旅游,因为爆胎和假期,所以遇到了很大麻烦。当记者问及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活动的消息,他们告诉记者说:是通过康巴传媒网。
    在活动现场,一位年近花甲、但又不愿接受采访的阿姨同样引起了记者关注,她每到一个展区,都会不停地按动快门。通过间接对话,记者发现这位阿姨也是甘孜通,她曾经通过自驾的方式,从川藏南线到过拉萨,还准备再走川藏北线呢。
    据了解,6月7日,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还把展区“搬”到了北京西单广场,这种室内室外相互补充的展出方式,已经吸引了上万名北京市民参观,活动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参与者:为了让精彩继续上演
    在四川甘孜藏区精品文物主题展区,州博物馆副馆长潘敏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这是因为讲解时说话过多造成的。潘敏告诉记者,一次性组织200余件州博物馆和石渠俄热寺、理塘长青春科尔寺收藏的珍贵文物到首都展出,在我州还是第一次,其中还包括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封诰、明宣宗宣德元年四月十八日诰命和有300多年历史的、全球唯一的一顶“百虎”帐篷等。所以,自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好好向首都人民介绍这些来自康巴地区的珍贵文物。
    在非遗项目主题展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展览区人头攒动,一位颇有“文艺范”的学者正在选购版画,从他选购的情况来看,记者发现他是一位专业人士,于是便与他攀谈起来。这位学者名叫郑作良,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常务副院长,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原收藏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等多个头衔。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会选购藏族版画时他说,藏族版画始于唐代,这两幅作品线条流畅、构图巧妙、雕工细腻,颇有唐代遗风,藏族的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名版画家,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说到这里,他马上从参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用艺术家的眼光,向在场的观众介绍起了藏族雕版及版画的独特之处,一时间使展览现场挤得水泄不通。
    此外,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降加告诉记者,这两天他已经售出了7幅作品。而在德格藏文书法展区,著名藏族书法家嘎多老师正在当众挥毫。在藏族药泥面具制作技艺展区,非遗传承人四龙降泽已经收获了一万多元及两笔订单。
    与其它参展的非遗项目一样,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艺、阿西土陶烧制技艺、藏族噶玛嘎孜画派、甘孜州南派藏医药、藏族牛羊毛绒编织技艺的传承人都在忙碌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作为参与者,不得不说的还有另外一个群体——活动所有工作人员。顶着烈日进行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队领导们忙得不可开交。此外,总协调人、综合协调组、宣传组、成就展示和旅游推介组、文艺展演组、后勤保障组均各就各位,大家每天能见面的地方,除了就餐的华商食府、就是在展区、在各自负责的岗位上,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保证了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引入了志愿服务。6月5日,川渝学联包括藏族学生代表在内的13名志愿者参与了启动仪式志愿服务。6月7日,记者就在现场采访到了两位来自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王旭、何焱,他们都是无偿为本次活动提供服务的,主要是在展区引导人们参观等。
……
    活动还在继续,精彩还在上演。相信有众多的参观者和参与者,本次活动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甘孜一定会走得更远。
 
  • 上一篇:我州有了首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 下一篇:见证2014年康定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