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发展春风扑面来

《甘孜日报》    2014年06月23日


交通建设热火朝天。

记者 张涛

最近一年来,甘孜县查龙乡查龙一村57岁村民吉木格外留意离家不远的一座变电站的建设进展。今年3月,这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式动工,吉木就赶紧买了一台冰柜回家。“变电站一修好,我们村里就能用上电了,家里的杂货铺终于可以销售冷鲜商品了。”吉木说。

吉木所在的查龙乡海拔近4000米,位于甘孜县西北部的达通玛片区,距离县城约半天车程。达通玛是甘孜县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片区,也是该县最后的供电盲区。随着四川藏区无电区电力建设推进,今年10月前,稳定、安全的电力将输送到达通玛片区的4个乡,一万余名藏族群众将告别太阳能电池板,结束无电历史。

2012年以来,我州相继实施“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电力天路”工程、无电区电力建设等项目,藏区缺电、少电的情况大为好转,甘孜、石渠等县域电网不再孤网运行,电网建设逐步向高海拔村落推进。甘孜县2012年9月接入“新甘石”电网后,电力供应得到保障,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县城的房地产、宾馆酒店、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投资明显增加。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州最大的问题。全州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长期垫底,在全国30个自治州排位偏后。发展是解决甘孜一切问题的关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才能奠定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重要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为开放发展铺路 

甘孜加快发展,瓶颈在交通。守着大自然赋予的壮美风景,守着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明,守着漫山遍野、无处不在的丰富资源,甘孜人却要承受“出门难、行路难”的交通之痛,经济社会发展处处乏力。叹交通、怨交通是全州人民多年来的共同情绪,思交通、盼交通也已成为全州人民深入骨髓的共同心愿。

时代的呼唤,百姓的期盼,迎来了甘孜交通的悄然改变! 2009年,一个关乎甘孜交通实现历史变迁的方案——《2009—2012年甘孜州交通建设推进方案》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了将方案变成现实,2012年,我州按照“增强密度、提高档次、形成网络、四通八达”的交通发展思路,及时安排部署了从2012年到2014年的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活动,计划投资334亿元,改造甘孜境内的国省道和重要出州通道、经济干线及旅游公路240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4500公里。

今年,我州将完成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任务,实现全州现有国道和90%的省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建成东海路、理亚路、岗白路等项目,完成俄岗路、甘君路等项目主体工程,加快建设雀儿山隧道、榆磨路等项目,全面开工雅康高速公路、跑马山隧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成康铁路、格萨尔机场、亚丁机场至格聂山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通乡油路300公里、通村公路800公里。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建设农村客运站(点) 44个。而在全州25个民族的近110万老百姓眼里,随着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的不断开展,甘孜之“痛”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将是祖祖辈辈期盼的甘孜之“通”、甘孜之“畅”。

今年,我州除全力打好交通攻坚大决战外,还将强力实施“电力天路”工程。竣工新都桥500千伏,雅江、茨巫220千伏等81个输变电项目(含110、35千伏);开工乡城500千伏变电站扩建、长河坝电站500千伏等15个输变电项目。加快农村电网建设,确保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全面完成“远村点亮”行动,解决201个乡、1600个村、23.4万农牧民群众的缺电问题,彻底结束无电乡历史。加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实施通信基础建设两年推进方案,新建光缆3000公里、2G基站100个、3G基站250个,实现主要交通线路和主要景区信号连续覆盖;启动4G移动通信,新建4G基站230个;新增有线带宽接入端口2.3万线,力争出口带宽达到80G,让所有乡镇告别无宽带历史。强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成立甘孜网校,建立城乡一体教育城域网,利用成都、康定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小学至高中远程网络教学;加快州远程医学中心建设,力争18个县级医院、州医院与华西等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加快实施州县广播电视节目无线全覆盖工程,完成石渠等8县第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五个统筹”、“五个改革”,坚持以人为核心,努力构建县城、乡镇、村寨多点多极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镇体系。按照“完善功能、彰显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的要求建好县城,让所有县城逐步实现显山露水晒太阳,加水加绿加文化,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情。按照“完善设施、培育产业、扩大就业、塑造风貌”的要求做大乡镇,资金和项目向集镇倾斜,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旅游集散、移民搬迁、农产品加工、牧民定居型乡镇,着力提升重点集镇的公共服务能力,完成10个乡撤乡建镇工作,力争康定新都桥镇、稻城香格里拉镇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按照“传承文化、顺应自然、整洁环境、和谐共融”的要求做美村寨,整合资金1.2亿元,在国道317、318线及其连接线沿线打造幸福美丽新村19个,不断改善和提升乡村面貌。

改革开放为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引路

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我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是甘孜州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全州坚持以全域旅游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申报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集中打造精品景区景点,以旅游大开放促进民族大团结,以旅游大开发促进社会大和谐。

泸定县杵坭乡羊儿槽农庄连续两届参与了红樱桃节旅游接待,从中尝到了甜头,农庄经营者雷元刚介绍,根据游客的建议,他家利用农闲时间,对厨房、卫生间、棋牌室、院坝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让环境更优美、舒适,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争取更多的游客。“我家羊儿槽农庄开张以来,生意还可以,一年的营业收入有5、6万元,我们看好杵坭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在旅游旺季,我们会聘请厨师做特色农家菜,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去年是我州旅游产业发展史上投入最大、项目最多、营销最强的一年。全州牢固树立“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按照“两轴、三域、四重点”空间布局,强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建设中的亚丁闪亮登场,海螺沟、甲居藏寨等重点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开辟20条旅游线路,推出亚丁冬季旅游产品;组建文旅发展集团、亚丁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阿西土陶”等11类文化产品开发上市。接待游客63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3亿元,增长75%。

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的改革,让发展要素向支持民族产业、民族企业流动。坚持开放服务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扶持民族企业,培育壮大民族优势产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州各族人民;鼓励全民创业,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引导广大群众从事民族商贸、民族手工艺制品以及创办农(藏)家乐等,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改革催生发展内生动力,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据了解,我州将继续努力扩大开放,主动“走出去”,组织举办好圣洁甘孜走进北京、巩固广东、开辟浙江等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商大会、第十五届西博会等活动。坚持“请进来”,举办好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甘孜行、东方书画院甘孜展等活动,加快落实厅(校、院、市)州合作协议,加大同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和商务机构的联系,开展登门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构建一套招商引资“关系网”,促进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抓住“基地、企业、产品、市场、品牌”五大环节,立足“本土·引进”、坚持“平等·特殊”、突出“服务·法制”,按照“非禁即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围绕“一头牛、一杯酒、一朵菌、一瓶水、一袋茶、一幅画、一盒药”,加大政策造商、产业造商、环境造商力度,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能力强、带动致富快的民营企业,在全社会形成“合法经商光荣、拉动就业有功”的浓厚氛围。

  • 上一篇:我州大部地区进入雨季 防灾减灾刻不容缓
  • 下一篇:《和谐藏区行(甘孜)》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在石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