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新龙县甲拉西乡党委书记英忠
英忠(中)在依鲁村通村公路建设现场。
人物档案
英忠,女,藏族,1977年10月出生,新龙县色威乡人。 1997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本科毕业,本科学历,现任新龙县甲拉西乡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
■ 新组宣 文/图
倾情为民解忧
甲拉西乡是新龙县行政村最多的一个乡,幅员面积、人口居全县第二,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作为一名基层女性领导干部,在经历了太多的苦与乐、得与失后,如今的英忠已磨炼出了坚强刚毅的性格,宽阔豁达的胸怀。
在一次走访中,因山路崎岖,坡陡路滑,英忠不幸扭伤脚踝,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虽然疼痛难忍,但她依然在床上翻阅文件,在电话里安排工作,待脚伤复原后,又继续走访基层。见她如此忘我的工作,家人同事经常开玩笑地对她说:“革命永无止境,工作适可而止。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她每次都淡然回应:“比我苦,比我累的人还有很多;作为‘班长’,我有责任和义务干好每一件事,只有人民群众满意了,我的工作才算干到位。”英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论刮风下雨,她坚持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把群众当亲人、朋友,与农牧民促膝长谈,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百姓疾苦,收集村民意见,被农牧民亲切称为“贴心人”。
全州群众工作“六大活动”开展以来,英忠与12户农牧户成为了“亲戚”,其中也包括辖区特困户邓珠志玛。成为“亲戚”后,英忠经常到他家去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得知邓珠志玛所居住的房屋是危房后,她多方奔走协调,为他争取到了房屋装修费3.5万元,装修期间英忠都亲自到现场督促。在英达的努力下,邓珠志玛一家人终于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房子。今年4月,邓珠志玛女婿发生车祸导致4人重伤,英忠每天在医院和邓珠志玛家两头跑,并为其争取到1万余元医药费。英达倾情为民的行为,让全乡干部群众看到眼里,感动到心里,“书记哟姆热!”每次一提起英达,邓珠志玛和全乡干部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
求真务实谋发展
过去,甲拉西乡种养殖业单一,群众无增收途径。乡村公路坑洼不平,农牧民出入很不方便,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一上任,英忠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攻坚克难,先后争取宜宾援建资金1000余万元,州、县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在应龙、黑日、益西等村发展蔬菜基地3个,引导群众种植了7000株核桃、花椒、苹果等果木,种植良种青稞、洋葱、油菜、玛咖等作物250余亩,发展生猪养殖150余头,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如今“蔬菜鲜嫩欲滴,瓜果芳香四溢”是甲拉西乡蔬菜基地和果园中的真实写照。新村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医疗卫生、养老保险、低保等各项民生工程也扎实推进。截止目前,已硬化村道、入户路10公里,黑化进村公路6公里,维修、整治村社公路5公里,硬化便民路12.7公里。提升藏式民居形象44户,投入40余万元新建了8间乡村旅游帐篷接待室,建成乡图书室;投入了300万元新建应龙小学教学楼;新建了6座便民桥,解决了5个村自来水入户,解决了2个村太阳能热水器,改造了农村C级、D级危房201户。
带头示范强根基
上任以来,英忠着力抓班子带队伍,时常与班子成员谈心谈话,使乡党政一班人在发展、稳定、民生上达成共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5名,发展党员18名,她带头学习,亲自上党课,上门约谈农牧民党员128人次。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职有位、有位有为。亲自研究制定了《党建工作考核细则》,实行季度、半年考评和年终总评相结合的考核激励办法,党员干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甲拉西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党建工作示范乡镇。
同时,她主动与自己联系村的两名党员结成帮扶对子,益西村党支部党员阿其,因家中经济十分贫困,经常为生活所困,英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亲自到其家中慰问,时常送上救助资金和物资,让贫困党员干部增强了归属感和凝聚力。
宣讲入户调纠纷
今年4月,是新龙县的虫草采挖季节。为全乡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英忠深入各村走村入户了解排查各村矛盾纠纷,成功调处5起矛盾纠纷。任甲拉西乡党委书记以来,英忠成功调解历史遗留纠纷等40余起,实现了全乡近年来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的目标。
英达组织乡领导干部深入各村开展政策宣讲,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重视晓之以法、动之以情的工作方法及领导干部包村制,创新性提出的“五进农村”工作法(思想政治进农村、组织关系进农村、工作重点进农村、结对认亲进农村、年度考核进农村)得到了州委领导的关注和认可,并在全县推广。上任以来,她和全乡干部走遍了全乡9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上门走访全乡549户农牧民,与僧尼恳谈70余人次,走访慰问全乡寺庙困难僧侣80人次,对益西寺捐赠慰问资金5800元,收集民生意见建议160多条,建立了民情台账,其中已解决的问题86个,向相关部门报送项目建议50余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英忠连续三年被县委考核为优秀公务员。她对党的那份忠诚、对群众的那份深情、对事业的那份执着,谱写了一个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