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执行力之一
编者按
执行力,简单地说,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执行是否有力,直接关系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事业推进速度,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提升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是为民务实、转变作风的需要,也是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手段之一。针对当前我州普遍存在的执行走样、执行不力、不执行和工作效率不高、服务能力较弱等现象,为增强全社会关注执行力、倡导执行力的意识,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提升执行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州委同意,从8月起持续两个月时间,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提升执行力·甘孜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掀起提升执行力大讨论,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执行意识,增强各级各部门的执行能力、落实能力和服务能力。本次宣传活动将设互动、讨论、曝光台等多个环节,广大读者可直接参与互动,反映您在平时生活、工作(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执行不到位、执行走样、执行不力、不执行等现象,也可向我们提供您对提升执行力的看法和建议。本次集中宣传活动结束后,提升执行力专栏将作为本报的常设栏目开办,本栏目期待您的参与。讲述热线:2833699(24小时接听);甘孜日报投稿邮箱:gzrb@gzznews.com ;微信留言:微信公众号“康巴传媒网”或“微甘孜”;微博留言:公众号“微甘孜”。
■本网记者
执行走样的种种表现
一些单位和部门不能严格执行上级的政策,采取各种手段,钻政策的空子,致使政策不能执行到位,甚至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执行失真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工作上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在所执行的政策对自身利益有损害时,在执行中随意添加一些上级政策中没有的东西,表面看起来与上级政策一致,但实际上却与上级政策有出入。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视执行政策为走过场,甚至以上级政策不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为由,变通执行上级政策、敷衍塞责。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原则性,打着“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的旗号,曲解上级政策,打政策的“擦边球”,自行其是、另搞一套。有的单位和部门在执行上级政策时存在依赖意识和惰性心理,“上级推推、下级动动”、“上级不推、下级不动”,有的甚至畏难、畏险,推也推不动;有的照搬政策,习惯被动接受指令,不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从而出现执行偏差。有的单位部门对安排部署的工作不检查、不监督,停留在嘴上,停留在纸上,尽管规划如画、蓝图宏伟,但规划、蓝图终究在画中,不能变成现实。执行走样案例:
根据XX县2010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2011年8月,该县XX乡召开党、政联席会确定下河坝村杨XX、吴XX等8户为D级危房改造户,每户给予改造补助金6000元,共计48000.00元。2012年3月7日,该乡XX村支部书记到该乡财务室代领了48000.00元危房改造补助金后,不严格执行乡党委、政府的决定,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扩大发放范围,在原有8户的基础上增加含其本人在内的4户,共计12户进行平分,每户分得4000.00元。2013年6月24日,该村支书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结语
好政策发挥成效的关键是既要部署落实、还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好的政策就是一个指南针,它能引领人们不迷失方向。而一旦执行失真,政策就会偏离方向,就可能达不到既定的效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政策的“擦边球”,不但会使政策违背原有的宗旨,还会滋长不正之风,使政策沦为维护“小团体”利益的工具,从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不但使政策失去权威,还可能失掉群众的信任。
“部署加不检查等于零”,州委书记胡昌升的这句话一语中的,道出了有的单位和个人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上欺上瞒下、偏离决策方向和初衷,工作“落”而不“实”,或者只作部署,不跟踪过程,不监督执行,不考量效果。
检验执行力的标准是成效,但如果缺少检查、监督、问效、问责,落实就可能成为空谈,成效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心系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少做表面文章,认真谋事、诚实办事、踏实做事,勇于对执行走样问题动真格,才能使政策不变成“纸老虎”、不沦为“一纸空文”,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成效,事业推进才会有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