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互联网+”要做实“+”后的东西

《甘孜日报》    2015年07月27日

        ■ 范荣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日前印发,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作为一个新锐热词搅动着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指导意见》的出炉则进一步让加什么、怎么加变得清晰明了、有章可循。
     “互联网+”要越加越实,这是《指导意见》传递给我们的明确信号。的确,在新的生产条件下,互联网已不是简单的消费品,不是停留在“网络改变生活”那么浅显;而是作为生产要素,助力企业实现规模效益递增的内生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这里头就有一个“面子”和“里子”的问题,倘若放弃传统的实体经济,只想在“互联网”这个概念上搞些花活,无异于买椟还珠。
     目前来看,业内坊间对“互联网+”的认识,显然存在不少跑偏走样的地方。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要么觉得互联网是灵丹妙药,一加则灵、包治百病。认识的肤浅难免导致行动的随意。且看当下,从大型企业到路边小摊,似乎都在借互联网的东风,但少的是顺势而为的商业敏感,多的是盲目跟风的概念炒作。借个噱头,“新瓶装旧酒”的有之;套个概念,就想捞快钱、赚大钱的亦有之,更不乏一些觅得上市,便立刻转手套现,换了皮囊再来圈钱的功利之徒。凡此种种,都是投机主义的做派,喊口号多于干实事,赶时髦多于领潮流,浮躁之气尤甚。
     有句话叫“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诚然,互联网蕴藏着无限可能,缔造着草根创业的传奇,让无数创客激情澎湃。但站在产业结构的高度看,生产是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前提,生产制造是价值创造的主流。不论是日益普及的网络购物、在线支付,还是方兴未艾的微商、O2O,互联网只是颠覆了消费和流通,影响了营销和渠道而已。“褚橙”热销,绝对不是光靠互联网推广就能成功的,根本上还在于企业家不辞古稀之年扎根农村山野,与农民一起钻研技艺辛勤劳作而实干出来的。那些看似一夜成名的行业大佬,绝非“一招鲜吃遍天”,无不是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产品质量为根本,在生产、制造、创新各环节下了不为人知的苦功夫。舍产品之本逐营销之末,抱着概念盲目跃进,产业升级就会是一句空话。
     站在“互联网+”的时代风口上,需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智慧来洞察时势,也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来谋划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实现弯道超车,根本上还是要聚精会神干实业,走技术尖、质量精的路线。摒弃浮躁功利之气,静静地做好一个个小的零部件,直到臻于极致。这样才能在这个“每一个个体的世纪”里,以互联网作为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创造更大奇迹。
 
  • 上一篇:援藏干部要当“三严三实”的表率
  • 下一篇:让法治精神滋养我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