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跳脱庸俗的得失观

《甘孜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 陈国明
    改革就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个过程当中,“算账”是不可避免的事。
    所谓“算账”,无非是权衡利弊得失,这很考验一个人的眼光。有的人就看着鼻子底下这点实利,算盘珠子拨得很精,看起来很聪明,实际上常常因小失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会“算大账”的人出来指点迷津,如此这般,豁然开朗,众人皆服。很多改革故事中,这样的桥段俯拾即是。
    这些会“算大账”的人,往往眼光比较长远,善于细辨“得”“失”。传统观念讲究“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之所以选择“舍”,为的是退而求进,为了追求更大的“得”。因此许多“心灵鸡汤”说,舍去眼前大树,才会拥有一片森林;舍去城市喧嚣,才能享有乡村宁静。
    然而这样的“算大账”,背后可能还是先舍后得、舍小得大、舍此得彼的得失观。一旦陷入“以舍求得”的思维定势,难免还会纠结于舍与得的利益考量。只舍不得,便全然反对;大舍小得,消极应对;有舍有得,勉强接受;小舍大得,果断赞成。由此一来,真要遇到需要我“舍”你“得”大家“得”的时候,“大账”就有些算不下去,“火炭落在脚背上——自家疼痛自家知”的牢骚埋怨就可能占了上风。
    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得失观,完全跳脱了个人局限。从苏武“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到热心群众见义勇为,“舍生而取义”的高尚追求,舍家为国、舍己为人的无私壮举,同样是一种“舍得”。这里的“舍”,并没有预设个人利益的再获得,这里的“得”,则完全以公义众利为指南。这种舍小利、成大义的得失观,构成了社会的精神脊梁,也筑起了国家的价值高地。
    今天的改革,同样需要“敢舍”的勇气、“愿舍”的精神以及成全大义的豁达胸怀。
    诚如马克思所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不是说党员干部不能追求自己的利益,一味唱高调实际也难以做到,而是说在面对改革中个人“有所失”的时候,我们理应有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情怀、更开阔的视野。舍小利、取大义,舍小家、为大家,“亏了我一个,幸福无数人”,党员干部惟以此为价值取向,我们才有资格走在群众前列,才能赢得百姓信赖。

 
 
 
  • 上一篇:扶贫不可断志
  • 下一篇:简朴办节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