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互联网+土特产”,不单是加价格

《甘孜日报》    2015年09月24日

    ■ 田野
    今年,在“互联网+”的新型销售概念驱动下,甘孜州内许多农牧特产品都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别说能够“批量生产”的高原农副特产,就连虫草松茸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奇货山珍”,也通过各种购物网站和电商平台进入千家万户。
    然而在“流行”的表象之下,我州特色产品如何真正借互联网走出去实际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新鲜极品松茸288一斤,买一斤,送一斤”,前阵子这样一幅制作精美,具有诱导性广告语的宣传图随着某电商平台的推广出现在大街小巷和市民们手机上。广告“漫天飞舞”,但仅靠一张没有品牌保障与质量认证的ps图片,就真能让客户“买账”?姑且不论其他问题,单是这价格就让人望而却步。与我州毗邻的云南迪庆州,也在借助互联网+销售松茸,但那里销售的每一朵松茸都有“身份认证”,可追溯到采集地、采集时间、品级种类,这样信得过的产品自然受到消费者热捧。细细查证,在我州多如牛毛的互联网广告中,土特产货物竟有许多“三无产品”,大部分标注价格也高于市价。互联网+,如果加上去的仅仅是价格。久而久之,忘记的是诚信,失去的是顾客,砸坏的是“招牌”。
    笔者认为,要真正借力“互联网+”,让那些“藏在深山少人知”的特色产品有展露姿容的舞台,打出一片农副土特产销售天地,要加上去的东西还有很多。
    首先要加上去的,便是诚信。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秩序之本,也是“互联网+”赖以运行的基石。互联网是公共空间,网上销售诚信需要商家共同维护,也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程序管控。同时,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广大网友都是网络诚信的建设者、守护者和受益者,都应该为打造诚信有序的网络空间而努力。
    质量作为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是互联网+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州特色商品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众多的商品中崭露头角,行业规模急速扩大,产品质量却参差不齐。特产市场在互联网上有很大提升和发展空间,只有杜绝“假货”“次品”,才能让甘孜特色产品在互联网上持续走俏。建立严格的网络销售准入机制,出台细化的网上商品质量检测规程,出台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已是目前亟待完成的事项。
    假冒产品横行泛滥,出现问题却又面对“查无此人”的局面,有特色无品牌是主要原因。因此要在互联网上加上去的,还有品牌。在我州,特产资源特别丰富,品质优良、各具特色的地方物产在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上得以产生,并凭借得天独厚的差异形成了特产经济的竞争力,每个地方的特产也承载着当地的民风民俗,是各个地方都能“吃”到嘴里的文化。将文化延伸包装为品牌,是互联网销售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实践证明,无论是“各自为政”,还是“家族经营”,都不足以形成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幸而在“未雨绸缪”之下,“圣洁甘孜”品牌“这面大旗”已经竖起。建立合理模式,创新合作机制,严把准入关口,将众多特色产品归口“圣洁甘孜”品牌,规范进入互联网市场,建立电子销售产业链,可谓是真正打通特产行业由山间林地到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方法。
  • 上一篇:食品召回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 下一篇:信息公开促景区价格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