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蓓茜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把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与督查结果衔接,用问责利器祛除不作为的“病症”,让不作为的“太平官”混不下去。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管党治党、从严治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然而,面对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却出现了另一种让人忧虑的现象:个别干部开始“不作为”,他们打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算盘,奉守起“宁可不办事,不可做错事”的处世哲学。这样的现象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党和国家的政策自然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经济下行的压力将会愈加严峻,百姓的意见也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为官不为”将成为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和国家需要的是干事创业的贤者能人,而非尸位素餐“享太平”的懒官庸官。“无功即是过、庸碌也是错”,不换脑子就挪位子,总理的讲话正是警示这些“身不正、令不从”的官员,如果继续这样滥竽充数,那就以问责的手段把这些人清理出去,让那些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开拓的人脱颖而出,我们才能对得起党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治理“为官不为”,干部思想上的自省、行动上的自觉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用制度强化对干部“所作所为”的监督和考核,克服论资排辈下的磨洋工、耗日子,对该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撤换,打造激浊扬清、优胜劣汰的用人环境,让爱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位子、上舞台,使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