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5年11月22日
■ 本报评论员
2014年11月22日,康定发生6.3级地震,这次地震是我州25年来烈度最强、破坏最大、波及最广的一次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张高丽等多位中央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多次亲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慰问受灾困难群众;国家有关部委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我州帮助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受灾县(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全员、全速抗震救灾,全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阶段性胜利。
一年来,我们坚持走省统筹指导、地方主导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子,优先解决受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民房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作为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加快建设。按照“统筹推进、分类指导”的要求,科学确定建设项目和时间顺序,突出抓好学校、医院、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恢复灾区公共服务体系。结合灾区资源、环境、区位等优势,加快推进产业恢复重建,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灾区发展能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合理避让、保障安全、重点整治的原则,在恢复重建中充分考虑规划性防灾、工程性防灾和技术性防灾,扎实抓好灾害防治和应急体系建设。坚持“政府补助、寺庙主导”和“重建不扩建”的原则,积极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恢复重建。按照“重建点位不变、规模不变、重建户数不变”的基本原则,切实加快灾后重建“8+2”集中开工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重建项目早日开工、按期竣工。
一年来,我们以改善灾区群众民生为己任,切实维护灾区群众切身利益,努力改善和提高灾区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坚持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坚持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坚持团结进步,安定和谐。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集中全部精力、动员全部力量,扎扎实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高原地区科学重建之路。
今年是康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第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2015至2017年三年内,将全面完成灾区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部分超过震前水平,防灾减灾救援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按期完成这一任务,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总结开展重建工作一年来的成败得失,强化保障措施,明确目标定位,做到意识再强化、领导再加强、思路再清理、进度再推进、考核再严格、奖惩再逗硬,在已有的重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为主的重建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内在规律,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目标的全面实现。要把做好重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以切实有效的行动,提前部署,统筹抓好下一阶段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如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自加压力、知责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严格项目监督,确保重建质量;规范资金管理,实现廉洁重建;强化纪律保障,严肃倒查问责;抓好产业重建,助力扶贫攻坚。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实现任务共担、压力传递,确保灾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再接再厉,众志成城,保质保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努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为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