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
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阳光产业,也是一项创造美丽、传播美丽、分享美丽的美好事业。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新要求,提出了实施“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把全州15.3万平方公里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着力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品牌,与时俱进打造甘孜旅游发展升级版,努力实现百姓福、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山地旅游契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成为引领全球旅游业潮流的重要力量。发展山地旅游,对于甘孜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加人民收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州委十届八次全会期间,州委书记刘成鸣指出,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坚持“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经济效益好、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优先发展旅游业,强化旅游业带动作用,形成“两环一带”旅游发展布局。我州地处西部的大山区,要把山地旅游这篇文章做深做透,通过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提升我州的美誉度。
过去,我州旅游仍是一片空白。一到节假日,便“人去城空”。近年来,我州在抓旅游产业上“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今天的甘孜州,山地风光交相辉映,民族风情多彩和谐,特色风物奇异富饶,越来越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投资者发展创业、旅游者休闲体验的好地方。
我州发展山地旅游产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这里,山峦起伏,岭谷相间,雪山冰川、地热温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雪山草地魅力无限,是世界上罕见的气候垂直带和动植物垂直带分布多样的地区之一。
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多次向外界推介:“甘孜是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棵草到一株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从一座建筑到一个人,圣洁甘孜处处都是全域旅游的资源”。
我州地处内陆向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带,是连接西北、西南的“咽喉”,文化大融合的“民族走廊”,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在1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山地旅游资源极为富集、古文化遗址风韵独特,民族风情绚烂多姿,同时,稻城亚丁、贡嘎山、海螺沟冰川、丹巴藏寨、扎溪卡草原、德格印经院、新都桥、国道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泸定桥、康定情歌等旅游十大靓丽名片震人心魄。其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丰富多样的生态气候等共同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人间仙境画和世外桃源图,更为我州发展旅游业增添了“底气”。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
在“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开幕式上,州委书记刘成鸣提出更高要求:“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理念的大产业、承载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努力将甘孜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就是要把山地旅游和山地特色农业做强做大,充分挖掘自然山水、山地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健康文化等优势,特别要盯住我州最有成长性、最有增长空间、带有唯一性、差异化发展的山地旅游、农旅结合的亮点,运用好这些优势,下决心做精做好。
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就是要以建立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为抓手,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坚持山地旅游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东部环贡嘎山旅游环线、南部环亚丁旅游环线、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建设,形成“两环一带”旅游发展布局,推动旅游由点状独立发展向带状集群发展转变,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就是要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扶贫攻坚是我州今后五年全州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紧紧围绕同步全面小康这一目标,统筹联动、齐心协力打一场脱贫攻坚战。要按照“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新台阶、五年全面脱贫”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摘帽”,真正让广大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大力实施城乡提升发展战略,推进符合甘孜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实现“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一体”高度融合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新型旅游城镇体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把农家变成宾馆、村寨变成景区、农民变成导游,让美丽乡村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胜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宝地。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大力提升旅游管理服务能力,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努力将甘孜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富民优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