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18日
■向军 杨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 用“绣花” 一词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绣花”喻精准脱贫,既生动又贴切,带给我们的更是深深的思考和满满的启示。
绣花先得静心。静心才能安心,安心才能凝神,这是绣花的前提,也是各级干部做好扶贫脱贫工作的前提。我州是全省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 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因此, 脱贫工作对于我州而言,年年都是“啃硬骨头”、年年都是攻坚战。如果不把心静下来,眼睛盯着别处、心里想着其他,充满着各种杂念,经不住各类诱惑,以这样心浮气躁的态度抓脱贫,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绣花必须专心。 事实上,脱贫攻坚越是艰难,越要下苦功夫、深功夫、实功夫。只有脚沾泥土,身入农家,倾听群众的诉求,才能把准贫困之脉,开出治贫良方。 当前一些地方在脱贫工作中暴露出的满足于印在纸面、贴在墙面、浮在上面、流于表面的现象,以及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想法天天变的情况, 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能否深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绣花全凭细心。穿针引线,必须做到心细如发、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同样讲究精准二字,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只有把工作做得实而又实、 细而又细,才能在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中,拔出“穷根”、祛除贫困。
绣花要有耐心。 贫困由来已久,成因复杂,脱贫攻坚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脱贫之后的成果巩固、 防止返贫, 也是要费时间、花力气的,所以,脱贫攻坚和防止返贫,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只有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把日常与经常结合起来,将输血与造血统一起来,一针接着一针绣,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真正让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
绣花倾注匠心。每一件成功的蜀绣作品,都是“匠人之心”的体现。脱贫攻坚同样需要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脱贫规划到扶持举措,从政策对接到资金使用,从时间表到任务书、作战图,一件件、一桩桩,都要倾注心血、落地落实,不能有丝毫马虎。只有把每一件事都当作“精品”去做,才能避免“瞎干”“蛮干”,才能保证脱贫攻坚的“质量”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眼下,全州脱贫攻坚战正酣。让我们用静心、专心、细心、耐心加匠心,精心绣出脱贫攻坚的甘孜特色,将甘孜版图上那一块块还存在贫困的地方,绣成一段段美丽耀眼的新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