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08日
■邓海建
2017年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在考生和家长紧张备战的同时,不少商家也瞄准了高考商机:普通的笔、蜡烛、内衣和鞋子……只要与“高考”攀上关系,都成了近期的热卖商品,不仅价格比同类商品更高,而且销量不用愁。更有甚者,连算命看风水、开光做法事等迷信“服务”也挂靠上了高考,甚至可以提供“线上服务”,颇受一部分考生家长的追捧。
这些年,已成红海的“高考祈福”生意俨然呈现两种分野:一是以动车的速度“搭便车”。但凡跟考生消费相关的商品,都疯狂搭上“金榜题名”的兆头。比如在淘宝,某品牌“祈福考试文具套装”月销量近万套,其特点是上面印有“祈福”字样,橡皮上还刻着“过”字。另一文具品牌的“高考专用笔”印有“连中三元”字样,月销量也达9000余件。二是以敛财的心思坑蒙拐骗。同样在万能的淘宝,搜索“高考、风水”等关键词,能搜出几百条与之相关的商品或“服务”。一些商家贩卖高考“祈福灵符”,更有离谱的,为了吸引顾客,甚至标明可以“提供做法视频”、“直播开光过程”。
中国的高考,自然是人生大事。家长、孩子、学校怎么闹,这都是他们的自由,烧香礼佛也好,列队喊话也罢,哪怕去“神树”跟前聊聊天,哪怕分发连号纸币寓意“十全十美”,左右也是他们的自由;不过,对于市场来说,明目张胆提供非法的、甚至明显是欺诈而不靠谱的“大师服务”,这就有点匪夷所思,考验相关部门的公共治理能力了。
合法的商品与服务,只要没有夸大其词,终究是周瑜打黄盖的事。非法的蒙骗与伎俩,纵使披着新科技的外衣,也粉饰不了敛财打劫的嘴脸。吃瓜群众动动手就能掉进去的圈套、媒体记者分分钟就能发现的忽悠舞台,职能监管还在“放水养鱼”吗?高考经济无可原罪,但如果脱离了法治的硬轨,一路裸奔而收不了缰绳,迟早成为打脸市场秩序的怪胎。
“高考开光”大有市场,治愈的不过是找不到出口的某种心理焦虑。如果往纵深处说,社会对高考的五味杂陈,就像舆论紧张的“中产危机”等议题一样,说到底,还是阶层固化的担心。如果真的人人随时能梦想成真,就算高考上小小失意,恐怕也不会紧张兮兮到神神道道的地步了吧。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祛魅,也许是终结这个烟雾缭绕的“开光江湖”最好的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