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4月14日
◎郑宗生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圆满交卷”,乡村振兴“未完待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的关系,二者必须无缝对接、有效衔接。我们要着眼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念好“衔”字诀,传好“接”力棒,“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续”是持之以恒的连续,要树立“接”力的意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终点”与“起点”,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为民造福的不懈追求,彰显了接续奋斗、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思想境界。通过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我国很多地方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这体现了在思想观念上有鲜明的“接力”意识。“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摆脱贫困是一场“攻坚战”,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战虽然打赢,但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仍然繁重,必须在思想上保持清醒认识,不能满足现有的成绩,不能有任何歇歇脚的想法。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从某种程度上说,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使命更光荣。因此,我们要做到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定力不移,持之以恒,接续奋斗,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续”是工作措施的持续,要做好“接”力的文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关键要念好“衔”字诀,制定一套科学的发展措施。只有统筹考虑、科学谋划,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我们看到,陕西白水的小苹果支撑发展大产业,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云南普洱因地制宜、选准产业,精心培育、久久为功,让农民捧起了“金饭碗”;山西大宁努力拓展多领域的生态扶贫,构建生态与脱贫的“双赢”模式……各地产业振兴之“花”处处盛开,为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各地要相互借鉴经验,发挥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完善措施,创新思路,推进乡村振兴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要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整合产业资源优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壮大一批抗风险强、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富民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续”是精神力量的赓续,要保持“接”力的状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势必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势必要保持一股时不我待的干劲。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背后是广大扶贫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的担当和奉献。张桂梅呕心沥血点亮万千大山女孩的梦想,照亮她们的前程;毛相林誓言“路不通,不罢休”,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出山路;李保国35年坚守太行山被誉为“新愚公”;黄大发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脱贫攻坚让我们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收获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赓续脱贫攻坚精神,保持激情不退、干劲不减、力度不松,继承和发扬脱贫攻坚中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勇挑担当,主动作为,倾情付出,无私奉献,努力建功立业,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