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23日
◎王石川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四川眉山、宜宾等地,深入农村、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企业等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到四川考察调研。无论察看水稻长势,还是眺望三江交汇处,无论跟乡亲拉家常,还是与学子谈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都主题明确,都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以就业为例,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遇到较大压力。怎么办?千方百计出实招,多策并举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还向同学们深情寄语,“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就业是最大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承载着家庭梦想。有个细节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言辞殷殷,令人动容。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就是托举千家万户的希望。
“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调研时,还叮嘱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解决农民看病难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比如,在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就向一名农民询问吃的什么药、治的什么病,并提出要求要保障大家能看上病、治好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如今已经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托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无论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还是教育、住房、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都能不断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绝非口号,而是坚实行动,是强有力的制度安排,是可见可知可感的美好现实。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创造美好未来,每个中国人都有切身体会。
在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环境保护中,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在乡村振兴中,巩固脱贫成果,让老百姓更有奔头……所有这一切,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都是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让人民生活幸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责任,责无旁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