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泸定老兵传奇

本站原创    2015年06月09日

     ——记原空军023部队训练部主任肖金栋

    ■记者 马建华
    5月29日晚八点半,在泸定桥广场的一家茶楼内,一位耄耋老人依靠在阳台上的扶栏上,静静地观看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建设65周年文艺演出,舞台上的大屏幕播放着红军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的画面,老人的思绪飞回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老人名叫肖金栋,今年85岁,泸定县德威乡人,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康定金汤、阿坝黑水歼灭残敌战役,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消灭残敌后,他来到沈阳第八航空学校历任修理厂厂长、训练部主任,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0月转业回到泸定。1956年10月28日,毛泽东、朱德、贺龙等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了空军学校的积极分子,肖金栋便是其中之一。得知肖金栋老人不平凡的经历,记者决定采访他。
    6月6日,几经周折,记者来到位于泸定长征大道旁的肖金栋老人的住所采访,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敏捷,娓娓向记者讲述他充满传奇的一生。
    消灭残敌 屡建奇功
    1950年3月,康定解放,由于肖金栋生活在德威乡的偏僻乡村,消息闭塞,居然不知道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但他知道共产党来了,地主剥削贫苦群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1951年2月,肖金栋作为农会主席,怀着一腔革命激情,他带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所在的部队番号是186师558团三营八连。
    康定刚解放,康定金汤反动土司贾安仁气焰嚣张,残害无辜群众,枪杀解放军战士,妄图与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敌。肖金栋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迅速剿灭顽匪,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贾安仁是打箭炉一带很有名的大土匪,鱼肉乡民,袭击部队。我们找了他很久,终于发现这家伙踪迹。上级命令一下达,我们所在的排全副武装上路了。常言说,是兵不是兵,身上三十斤。我扛一杆苏式七九步枪,120发子弹,4颗手榴弹,还有干粮袋,负重不下40斤。我们从鱼通赶往康定敏谦山,230里山路要求一天到。要是没人蹩你,莫说一天230里,就是23里走下来都困难。但军令如山倒,人憋一口气,军情紧急,没谁敢松懈,直走得全身起火,也不敢歇口气。我们硬是在一天内强行军230里!所以,毛主席说得好: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肖金栋回忆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在剿匪战斗中,土匪挟持群众,实行坚壁清野,解放军粮食短缺,吃饭都成问题,由于战士们长期在森林中出没,衣服不能洗,也不能换,洗澡成为战士们的奢望。“作战期间,由于长时间没有洗澡,我的身上长满了虱子,浑身难受。没有办法理发,蓬头垢面。环境艰苦,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了。最要命的是我们在明处,土匪在暗处,我们是集体行动,他们却在暗中打冷枪、搞袭击,让人防不胜防。所以,刚刚还谈笑风生的战士,说不定瞬间就会遭遇土匪的冷枪袭击牺牲生命。”肖金栋说,即使条件再艰苦,战士们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为了歼灭土匪,战士们经常长途奔袭。
    “既然来当兵,就是要拿枪多消灭敌人。让我们急行军守住夺回的阵地,我心有不甘,一心想多消灭几个土匪,尽量争取机会和土匪真刀真枪地作战。”肖金栋说,上战场意味着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金汤剿匪战斗结束后,肖金栋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荣立三等功。解放军一举消灭了土匪,金汤地区群众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部队来不及休整,又接到上级命令,立即赶赴阿坝州参加黑水剿匪战斗。肖金栋参加了著名的“黑水战役”。
    肖金栋说,黑水地区位于汶川西北,地广人稀,峰峦起伏,山下绵延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冰河激流密林遍布。国民党104师少将师长傅秉勋与“川康边反共突击军司令”周迅予以及封建割据势力、当地土司苏永和纠结在一起悍然发动武装叛乱。美国中央情报局向黑水地区空投了大量先进武器。经过多方拼凑,傅匪以黑水为中心,集结反动军官、封建土司、恶霸惯匪13000人,占据南起茂县,北达青海同德,东西联接甘肃西康边地区,32000平方公里(相近海南岛面积),匪徒们烧杀奸淫,抢劫公私物资,亮起“拥蒋反共”黑旗。为稳定社会秩序,彻底粉碎敌人的战略部署,1951年春,解放军以两个团配以战机七架迅速清剿傅匪。当时,我军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军事清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武装自卫三者密切结合”的方针,对叛匪实施了严厉的军事打击。
    “傅秉勋等在黑水地区实施全民皆兵战略,那些貌似本分老实的藏民,其实就是土匪,他们把武器藏在田野,如果遇到解放军人数不多,他们突然拿出武器偷袭解放军,造成我方人员伤亡。1951年6月间,我们排与一个据点的土匪对峙,当时,范排长与我背贴背等待战机,但地形对我方不利,土匪居高临下,很容易看清楚我方动向,这时,范排长探头向上观察敌情,土匪一枪打中范排长头部,顿时半边脑袋被打飞了,惨不忍睹,范排长的鲜血浸透了我的衣服。战友牺牲在我的身上,我没有一点恐惧,发誓要为战友报仇。最后,我们抓住战机,一鼓作气,歼灭了这股土匪,为范排长报了仇。”肖金栋的眼里充满了忧伤。
    1951年8月1日前后,肖金栋奉命押解7名土匪,他带了一名翻译,挎了一支冲锋枪。当他们翻越一道山岗时,翻译用藏语告诉土匪赶快逃跑。肖金栋虽然不懂藏语,但看见翻译和其中的两名土匪撒腿逃跑,肖金栋果断开枪将3人击毙。肖金栋不知道翻译的真实身份,执行完任务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准备接受组织处理,组织上早已查明翻译就是土匪乔装打扮的。
    艰苦卓绝的黑水战役结束后,1952年8月1日,西康省军区在雅安召开英模表彰大会,肖金栋荣立二等功,荣获军旗前照像。
    剿匪战斗结束后,肖金栋所在的部队改为地方编制---机干6团。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要在荣立过战功的战士中选拔空军战士,肖金栋被选中,在空军成都预科总队学习之后,他来到沈阳第八航空学校(编制空军023部队),因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被留校工作,他先后当过机务大队电气员、修理厂厂长、训练部主任等,虽然他不是一名飞行员,但他所从事的工作却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
    在沈阳第八航空学校,肖金栋被分配在电气系工作,专业有军械、雷达、无线电等。由于表现出色,肖金栋被任命为修理厂厂长。
    “我生在旧社会,我没有学过文化知识,到了部队后,我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由于我踏实肯干,部队领导信任我,让我担任了领导职务,我只有加倍刻苦努力,生怕辜负了领导对我的信任。”回忆往事,肖金栋神采飞扬,在沈阳第八航空学校,他带过多少“弟子”,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学校领导却记住了他的功劳。
    1954年12月10日,该校颁发的立功证明书上这样写道:“兹有肖金栋同志,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积极奋发,在建设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中,光荣地立下了功绩。”证书上注明为三等功。
    1956年10月28日,是肖金栋永生难以忘怀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校积极分子的一员,肖金栋和全体学员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贺龙元帅的亲切接见并合影。“当时,我就站在毛主席身后的第三排,嗯,就是这个,你看像不像?”肖金栋指着拍摄了距今近60年的老照片兴奋地对记者说。由于照片年代久远,已经难以辨认每个人的面部表情了,但大致轮廓依然能够看清楚。
    光荣转业 服务桑植
    “哎,这些荣誉都过去了。”肖金栋忽然有些黯然神伤。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肖金栋虽然屡立战功,却没有给他带来好运。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了“历史反革命”。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被打倒了,我一个无名小卒算什么?”肖金栋想不通,他的家庭成分是贫下中农,怎么会成“历史反革命”呢?虽然他被无休止地批斗,但他坚信混乱的日子不会这样一直持续下去。
    “那是我人生中最为灰暗的日子,我被开除了军籍和党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耻辱?我感到了绝望,我冒着枪林弹雨,舍生忘死,却落了个这样的罪名。”肖金栋连连叹气。
    肖金栋经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3年折磨后,1969年,部队对他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核查,洗清了他所受的冤屈,恢复了他的军籍和党籍。
    “被无缘无故打成‘历史反革命’,对我的打击很大,于是,我主动向组织申请复员回家。”肖金栋说,当时部队也动员复员,所以他的申请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批准。他的转业军人证明书上写道:“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准予转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1969年10月14日。”
    从沈阳回到家乡泸定后,当时的康定军分区副司令员耿继洲希望肖金栋去州革委会工交组工作,他没有去。后来,泸定县成立农机厂,县领导得知肖金栋在部队上是技术骨干,让他出任农机厂厂长、党支部书记,负责主抓生产技术。1984年农机厂被撤销,肖金栋被调县农机局工作。
    “从部队转业后,我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我参加革命工作,参加了剿匪战斗,连死都不怕,不能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了一点屈辱就怨天尤人。我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继续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服务。”肖金栋说,在家乡泸定,很多生活在大渡河两岸的群众饱受交通不便带来的苦恼,有些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老人一辈子连汽车都没有见到过就去世了;由于交通不便,教育卫生条件十分艰苦,有的人生病了,由于受交通条件的制约,无法到条件更好的县、乡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只能听天由命。解放这么多年了,不能让群众再受苦受穷了。
    泸定县委、县政府领导决定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大渡河畔架设索桥,解决群众的出行难。肖金栋发挥了他的技术优势:“从得妥到烹坝,泸定境内几乎所有的吊桥我都参与了设计与施工。1980年建成通车的德威大桥就是由我们农机厂加工架设的;1992年建设的泸定城南大桥也是由我们农机厂制造加工、支梁架设的。”肖金栋说,这些年来,随着我州交通建设力度的加大,坚固美观的水泥桥取代了当年的吊桥,但这些吊桥却承载了泸定偏远山区群众的致富梦,缩短了他们与外界的距离。
    “每一座吊桥建成的时候,村民们骑上自行车、摩托车,方便快捷地通过天堑大渡河,脸上的高兴劲,让我感到特别欣慰。村民像过年一样庆祝吊桥建成。”肖金栋高兴地说,高山上的村民可以过河乘坐汽车到县城,到康定,甚至到成都,开了眼界,增加了收入。
    后来,因为一场意外车祸,肖金栋被折断了3根肋骨,剧痛难忍,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后,他出院了。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得不申请退休。
    如今,弹指一挥间,肖金栋退休30年了,30年来,他见证了泸定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不用交公粮,不用交农业税,还有粮食直补。生活在大渡河畔两岸的群众因为如火如荼的电站建设,住进了崭新的楼房,一项项惠民政策在大渡河畔落地实施,村民们吃穿不愁。“我们舍生忘死,冒着枪林弹雨,打败了敌人,不就是为了让村民过上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吗?”肖金栋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了,泸定早已旧貌换新颜。我活到现在已经85岁了,我是幸运的,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很多时候,我会想起和我一起参加战斗牺牲了的战友,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在这片红土地上,烈士奋勇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泸定人民,换来了今天高楼林立,人民富足的新泸定。”肖金栋感慨万千地说。
    肖金栋在泸定安度晚年,有时候也回德威老家,闻着扑鼻的花草芳香,飘香的瓜果,肖金栋感到十分惬意。每天清晨和傍晚,肖金栋都要经过泸定桥散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冲锋号声犹在耳畔,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冲锋号,是泸定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的集结号。
    
  • 上一篇:“4411”米的同心坚守
  • 下一篇:丹珍拉姆:用电户夸赞的小 “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