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铁汉柔情洒高原

《甘孜日报》    2015年08月20日

——记温江区援藏干部、色达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启华
    ■ 尹东云
    “孙部长,尔呷、尔呷(辛苦、辛苦),甲桶、甲桶(喝茶、喝茶)”在牧区草场总会听到这样的邀请声。
    “老孙,你过来了呀,这下我们的干部可以出去开开眼界了哟”在机关、乡镇总会听到这样的玩笑声。
    “孙哥,怎么又在办公室吃方便面,还在加班呀,不要把身子累坏了哈”在组织部总会听到这样的关心声。
    群众口中的“孙部长”,干部口中的“老孙”,同事口中的“孙哥”,不是别人,他正是温江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挂任色达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孙启华。短短一年的援藏生涯,他用肤色的变化向我们诉说了一片忠贞无悔的援藏情。
    敢想敢为,工作“扎得起”
    “以前我是做业务工作的,和数据打交道得多,现在要改行做组织工作,我的文字水平能否达标?我的沟通能力能否适应?我的思路想法能否被认可?……”。刚到色达,当大多数“援友”都还在过渡“高反”时,他已经提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
    到岗的第三天,部内分工,将人才工作交由孙启华分管,直接把这副重担交到了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党务工作的内地小伙身上。
    明确分工后,他没有犹豫、没有推脱,立即利用“走基层”、群众工作和重点工作督导之机,对部门、乡镇人才工作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县级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软乡弱村”基层干部思想闭塞,这“两大症结”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色达的跨越发展。
    “如果能把温江区的专业人才再引进一点过来,可能会对色达的发展有所帮助”,他上班时经常望着窗边“发神”。
    “如果能选派一批‘软乡弱村’基层干部到内地走一走、看一看,也许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有所变化,服务群众的办法就会更多”,他趁着“高反”睡不着觉,翻来覆去思考着这个问题。
    想要用做来证明。他先后四次赴温江区委组织部衔接乡、村干部学习考察事宜,成功选派100余名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支援地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并有针对性的选派16名“软乡弱村”村干部到温江区学习考察基层组织建设,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人才工作“开门红”。
    同时,他专程赶赴温江区,向住建局、房管局、市政公用局等部门汇报了色达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得到了温江区的大力支持,选派8名城市管理专家到色达县“把脉问诊”,解决了规划、城建等一批城市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扩大干部培训受益面,他提出将高校教师请进来现场教学,为此,他多次联系成都市委党校、温江区委党校,成功争取高校支持,选派3名专家教授到县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读书班,全县2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普遍受益。
    他看到翁达镇翁达村村民活动中心设备简陋、功能闲置,主动将翁达村作为援藏工作队温江支部共建共创对象,积极联系温江区委组织部落实13万元专项资金,从风貌改造、设施配备、功能完善等方面推进村民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以前我们要跑十几公里路才能办到事情,现在好多了,家门口就可以办了。”翁达村牧民桑洛竖起大指姆说到。
    善心善行,帮扶“憨展劲”
    他是一个精力充沛、充满爱心的人,每当看到藏区的农牧民群众和在校贫困儿童在生活、学习上有困难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
    在一次爱心帮扶活动中,他得知县城二完小一年级学生修准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全家仅靠母亲放牧为生,生活极其贫困,于是,他主动与校方联系,与修准结成帮扶对子,每周都去学校了解学习动态、掌握生活情况,还不时给她增添御寒物资、学习用品,这一帮,就是近一年。他还说:“无论我是否在色达,都会把修准当成自己的女儿,帮扶到她完成学业。”
    看到农牧区贫困学生冬季衣着单薄,他利用自身人脉关系、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积极联系丰田公司、“当乐网”、四川益路同行慈善机构向然充乡、翁达镇、康勒乡、亚龙乡等6个乡镇中心校贫困学生捐赠价值近20万元的各类物资,帮助他们温暖过冬。
    在巩固提升群众工作中,他克服语言障碍、不顾路途艰辛,与色达干部一道上草场、进牧户,用心用情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得知结对亲戚中有名叫贡央的小女孩身患眼角膜血管异常增生的疾病,他主动联系马尔康人民医院,协调专家就诊,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往返路费和医药费,并先后多次到家中关心贡央病情恢复情况,直到完全康复才放下了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孙启华以善心赢得了群众信赖,以善行获得了群众认可,他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必将是这样,因为,他的善心不变、善行不止。
    说到做到,人称“犟拐拐”
    长期的高寒缺氧、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这位八尺男儿有些挺不住了,今年4月20日晚10时许,刚加完班准备离开办公室时,他感到一阵眩晕,跌倒在冰冷的地板上,在场的同事赶紧把他扶起,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经初步诊断,因病毒性感冒未及时治疗,加之近期缺氧严重,他不慎患上了高原性肺水肿,出现了短暂昏迷,情况十分危急。看着他苍白的脸庞、乌黑的嘴唇,在场的每一名干部和医务人员都心痛无比。
    “马上安排车辆,以最快速度把孙部长安全送出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沙加登干赶到后立即作出安排。
    就这样,孙部长迷迷糊糊的在车上颠簸了16个小时,连夜被送至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并立即办理了入院手续。
    在医院的十多天里,他几乎每天要给援藏工作队、色达援藏办打若干个电话,始终放不下亲手经办的具体工作。病逾后,他又立刻回到了色达,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但是,他又曾可知,得过肺水肿的人在短时间回到高原,复发的可能性很大,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果不其然,就在回到色达的第三天,他又出现了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部领导敏锐的感觉到他的肺水肿可能要复发,立即安排他回内地休息。
    谁知,这个“犟拐拐”并没有离开色达,而是到海拔相对较低的翁达镇一边修养、一边工作,直至翁达镇的干部说漏了嘴,大家才知道他还没有走。
    部领导专门安排车辆到翁达镇,才最终把他“遣送”到了成都。经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专家多次诊断,发现他的身体状况不再适应高原环境,提出了“终止援藏”的建议。
    “启华,你身体都这样了,就不上去了嘛,何必呢?”温江区的同事纷纷劝阻。
    “爸爸,你就回来嘛,我舍不得你呀”,得知病情的女儿苦苦挽留。
    “我们都觉得你还是考虑清楚,要不就以重大事项报州委组织部,不援藏了嘛”,援藏工作队的领导做着他的思想工作。
    但是,此刻的他想到的是责任、是担当、是集体,他时刻告诫自己“我是组织部副部长,因为病痛就退出,那其他队员怎么想,我们的援藏工作队还怎么带?”
    就这样,他不顾家人的哀求、同事的劝告,又回到了色达,又开始了新的援藏旅途。
    两次生病、两次“回归”,他不是想当援藏英雄,也不是想树伟大政绩,他为的就是那一句援藏承诺,为的是那一身援藏使命。

 
  • 上一篇:医者仁心乐奉献
  • 下一篇:贡嘎宗:尘世之外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