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丹巴县聂呷乡拖哇村第一书记张建明
■ 记者 杨珂
丹巴县委宣传部的张建明被选派到聂呷乡拖哇村担任第一书记后,按照“摸实情、定规划、理路子、强班子、办实事、建制度”的要求,积极为拖哇村“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思对策”。
到村任职后,张建明认为,认识村民、熟悉村情是顺利开展农村工作的前提。因此,他脚踏实地,走村串户,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熟悉村情民情、摸清家底上。
张建明通过与村支书、村主任、村民的交谈,了解残疾人、贫困户、致富带头人等基本情况,逐步与村民建立起了感情。
拖瓦村是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的村。全村73户,共计247人,其中低保户就有65人,五保户3人,残疾人8人,无劳动能力35人,全村人均纯收入2400元……如何制定发展规划、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如何在未来五年中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成为张建明日夜思考的问题。张建明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摸排,立足本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初步制定了“以建成通村通户路为抓手,培育民居接待旅游产业为条件,户户有旅游接待能力为目标,力争五年脱贫奔小康”的发展思路,使广大村民对未来五年脱贫奔小康充满了无限憧憬,赢得了民心。
张建明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让村民及时了解了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基本工作步骤和目标任务,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思谋对策,通过和村民个别交流谈话、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省、州重要会议精神,让广大村民认识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特殊关怀和政策倾斜,增强了村民的爱国感恩意识,坚定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决心。
要脱贫奔小康,村级班子是关键。张建明针对村两委在抓发展上存在“想法多办法少、说得多做得少、忙的多见效差”的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与拖哇村无亲带关系、经济往来等优势,以加强思想教育、规范运行机制为重点,充分运用近年来群众工作全覆盖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思想沟通,强化村两委班子内部建设。
积极争取社会募捐,将自己通过微信朋友圈募集到的100余件衣物送到困难村民手中。在文化部门争取到了乒乓球桌等文化活动必需品,活跃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协助村两委制定了符合拖哇村实际的村规民约。
张建明积极主动作为,不仅增强了干部、村民的感情,也进一步增进班子凝聚力。
张建明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细处着手。”针对拖哇村目前道路基础设施差、大的建设项目尚未进村、旅游产业尚未起步,该村盛产的莲花白、白萝卜、洋芋“三大名菜”,核桃、花椒、大蒜等特色农产品品质好,但难以出村入市的实际,确立了“近期培育特色种植养殖业,远期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子,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解决村民增收存在的“燃眉之急”。
这种近抓特色农业产品、远抓旅游产业的“远近结合、高低搭配”的发展路子,改变了以往“生产单一、增收乏力”的传统农业的束缚,使村民有了“赚小钱”的实惠,也有了“赚大钱”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