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小兵
太阳驱走倒春的寒意,雪花溶成滋润的水滴。阳光下的州特殊教育学校整洁而宁静,正是上课时间,却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
我有缺陷但我很独立
一年级教室里,老师正在为8名智障学生上生活技能课。洗毛巾,对于12岁的泽仁和他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极难掌握的“技术”。今天是他们第三次学习洗毛巾,泽仁缓慢地走上讲台,在老师的帮助下挽起衣袖,把毛巾浸在水里搓了几下,然后像犯了错一样眼巴巴地望着老师。老师指了指旁边的肥皂,他才将毛巾抹上肥皂放在水里搓揉起来。几分钟过后,泽仁在老师的提示下开始拧毛巾,直到听见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才又露出了笑容。“学会了洗毛巾,孩子们就会自己洗脸、洗袜子了。”老师对学生们讲解着洗毛巾的意义。叠衣服是这节课要复习的第二个内容。这对于9岁的小利来说也是困难重重,双手不灵活让他很难把衣服铺平,高度近视让他费了半天劲才把衣服的拉链拉上。正当小利高兴地把衣服递给老师时,坐在座位上的多吉又大声嚷嚷起来,老师见状急忙把他抱在怀里。过了一会儿,恢复平静的多吉才笑着将一个本子递给老师,原来本子上有他开“小差”时画出来的一朵小花。老师告诉记者,多吉出生在新都桥一个普通家庭,来学校已经4年,是8个孩子中智力情况最糟的一个,画画倒是像模像样。目前,州特殊教育学校接收的主要是智力、听力、视力方面有障碍的学生,生活技能课是他们的主要课程之一,学校采取“大带小的、看得见的带看不见的、老师帮助困难的”的结队帮扶措施,尽可能让所有学生的生活起居都能自理。
我不聪明但我很认真
在听力障碍班,明亮的教室里坐着12名学生,这节课的内容是学写“j、q、x”三个拼音字母。高度近视的小余很吃力地在作业本上写着这几个字母,每写成一个都露出欢快的笑容,小红已经写了满满一篇,正在修改写得不够标准的。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贴着各种鲜艳、欢快的剪纸和卡通图画,只是边角上写着“听力障碍”4个字,表示着他们与其他孩子的区别。下课时间,9岁的泽根还在练习书写汉字,他主动拿起记者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年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文化课程和普通学校没有多大区别,包括语文、数学等,这里的孩子上课都很认真,几乎不用担心课堂纪律等问题。
我听不见但我爱运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每天有45分钟的课间活动时间,每周还有两节体育课,可以接触到体操、田径、球类方面的课程。在听力障碍三年级的体育课上,老师教授的内容是高踢腿。同学们很快两两搭档依次练习,对于韧带不好的扎西来说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搭档卓玛正在给他作示范,并用手语告诉他要领,在卓玛的鼓励下扎西很快得到了老师的“合格认证”。
自由活动时间,小强直奔他最喜欢的篮球场。抢球、运球、上篮、防守,小强快速移动在球场的不同位置,面对比自己高大许多的校长也玩起了“盖帽”。校长泽仁郎吉介绍,去年10月,该校召开了的第一届冬运会,同学们的表现得到了体校老师的认可,学校还记录了比赛中,各项目的最好成绩存档,期待同学们去突破。“目前我们正在组建篮球队和田径队,准备参加今年的全州中小学生运动会。”泽仁郎吉补充说。
我看不清但我会包饺子
包饺子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老师下达最后一节课包饺子的指令后,搬桌子、拿钢盘、洗手、盛水……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有一个女孩,每次都是从同学手中接过夹了馅儿的饺子皮,只负责捏合,她捏得很慢,但她包出来的饺子最好看。泽仁郎吉告诉记者,她是二年级的拉姆,有视力障碍,白内障让她经常分辨不出老师们的模样。“她的饺子怎么包得这么漂亮?”记者好奇地问道,泽仁郎吉解释说,学校开有基础烹饪技能课,孩子们每周都要轮流学习包饺子。“我们学校目前针对不同的学生开有按摩、唐卡绘画、缝纫、针织、烹饪等方面的技能课程,为的是让学生能像习总书记提出的那样‘平等关爱、愉悦学习,掌握技能、融入社会’。下一步我们打算建立实习基地,让孩子们把技能转化成产品,变成收入,实现我们的最终目的——让孩子们能独立生活。”泽仁郎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