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援藏医生的援藏经历
■王熙
2013年10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启动了对口援建炉霍县医院项目,并在全院数百名职工中广泛宣传与动员,选拔优秀人才长期留驻炉霍县医院落实援建工作。接到医院通知后,笔者主动请缨,最终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藏医生。
当年10月28日,医院选拔的援藏队伍正式出发了,笔者乘坐的救护车载满着价值30余万元的医院捐献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并怀揣援藏梦想,满心想着援藏事业,一路奔向炉霍县。
第二天,就在快要到达道孚县的时候,救护车不幸发生滚翻,救护车和一整车价值30余万元的医疗器材、设备及药品全部报废,随车3人均被甩出车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笔者当时直接被甩出车外十余米并昏迷过去。不知过了多久,当笔者被同伴摇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全身都泡在水沟里,浑身湿透,满脸是血,腹部和背部剧烈疼痛,因为骨折而无法站立。车祸现场停了很多路过的车和藏族同胞,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被紧急送往了道孚县人民医院救治。
因为伤势过重,医院无力治疗,道孚县医院立即派出一辆救护车,将我们受伤的一行3人连夜送往成都救治。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被送回了成都总院,并立即进行检查和治疗。检查发现笔者除了头皮裂伤、眼周软组织挫裂伤外,更严重的是胸腰椎三个椎体中度压缩性骨折,三个椎体均被压缩了三分之一,其余椎体也有轻微骨折,治疗非常麻烦,甚至可能造成瘫痪,即便恢复也会终身留下病根。即便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对这个检查结果笔者还是大吃了一惊,更为担心的是刚结婚不到5个月的妻子和家人对我病情的担心以及埋怨。确诊后笔者立即住院治疗,同时也在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并安慰家人,争取得到她们的理解和支持。
援藏队伍虽然初到高原就路遇险境,但为了援藏的崇高使命我笔者还是选择坚持继续援藏。2014年4月9日,带着重新添置好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支援藏区的一片赤子之心,我们援藏队伍原班人马再次出发了。这一次,我们顺利抵达了援建地,并且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预想的藏区是巍峨的群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牛羊、美丽的大草原、独具特色的藏居,但到达后却是高寒、缺氧、刺眼的阳光、莫名的寂寞、艰难的路途……
安顿好生活后,我们立即开始了援藏工作,我们的援藏任务是帮助炉霍县医院创建肛肠科并开展诊治工作,争取在三年时间内把炉霍肛肠科建设成为炉霍县医院重点特色专科,甘孜州重点专科,并成为康北地区的标杆科室和一面旗帜。
从我们顺利完成第一台手术开始到现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炉霍肛肠科从零开始,完成了跨越式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康北地区首屈一指、远近闻名的旗帜科室,更是炉霍县医院重点特色专科,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医院肛肠科相继开展了肛瘘挂线治疗术、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PPH手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肛乳头切除术、肛裂切除术等十余种手术,并将肛肠专科适宜技术如PPH、TST等新技术项目带进了藏区,治疗效果均非常理想。截至目前,门诊患者近1000名,共完成手术200多台,其中微创手术31台,静脉全麻33台。与此同时,我们成功开展了中医肛肠专科适宜新技术项目,如药物坐浴、射频电疗、中药直肠滴入、针灸、拔罐、推拿、药敷等10余项,并在全院各科室进行推广。两年多,我们开展各种义诊活动10余次,为当地藏族同胞做健康检查和咨询,并且现场发放大量药品。
我们还响应当地医院的号召,做好“传、帮、带”工作,不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与培训,开展临床医疗、教学和基础指导,为当地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2014年7月,由锦江区卫生局、炉霍县卫生局主办,炉霍县医院肛肠科承办的“2014甘孜州康北地区首届肛肠适宜技术培训班”圆满举行。培训班邀请到了成都多家医院的专家们作关于肛肠、骨科、急诊医疗等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并进行了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是一次全面的、专业的学术盛会。炉霍县19家医疗机构的30余名院长和肛肠科骨干都参加了培训,切实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对肛肠疾病的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
不知不觉,援藏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多。回想走过的路程,有辛酸也有快乐。每次往返都要坐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车,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经常停水停电。特别是2015年笔者的妻子怀孕了,但是援藏工作必须如期进行,笔者没有时间陪伴照顾孕妻,每每想起,总是热泪盈眶,愧疚不已。今年2月,在孩子出生一个多月后,笔者又踏上了援藏的道路,只给家人留下一个越来越远的背影。
在援藏工作中更多的还是快乐,藏区民风淳朴,藏族同胞纯洁率真,善良热情,当地患者都非常支持并配合笔者的工作,很多病人治愈出院时还送来了洁白的哈达,他们都称赞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好“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