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成都市双流区援藏干部、巴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赖琳琳
赖琳琳在巴塘县甲英乡波戈溪村进行扶贫调研。
人物简介:
赖琳琳,男,现年34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双流区网信办副主任,挂职巴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和甲英乡波戈西村第一书记。
■本网记者 袁飞 文/图
2014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藏区的号召,踊跃报名,从气候宜人、经济繁华的天府之国,投入到青藏高原上的巴塘县去支援藏区建设,他就是巴塘县宣传部副部长赖琳琳。
走基层,一年行程7000公里
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幅员面积78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其中藏族占95%,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初到巴塘,为了迅速融入巴塘县的工作和生活,扎实做好指挥部安排的对口支援工作,赖琳琳主动学习藏区政策,了解民族地区文化知识,并实地调研。据了解,赖琳琳先后深入到巴塘12个乡镇调研走访,行程7000公里,足迹踏遍了巴塘所有乡镇。皮肤晒得黝黑的他戏称自己已经名副其实的康巴汉子了。
作为第三批援藏干部团队的一员,他还扮演着一名随队记者的角色,赖琳琳告诉记者:“记者(的身份)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走进基层,走到藏区群众身旁。”
有一次,赖琳琳在他对口的软乡弱村甲英乡住了7天。在停电缺水,饮食不习惯的情况下,他走访群众,与当地干部群众拉家常、摆农事,访疾问苦;还和群众一起吃酥油茶、喝青稞酒;为该乡出谋划策,维护团结稳定,他说,他只是想通过他的努力让甲英乡摘掉“软乡”的帽子。
除了甲英乡,赖琳琳还在王大龙村结对帮扶了三个亲戚,并时常为藏族亲戚送点生活物资,尽全力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他表示,自己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利用自己的优势走进基层、了解基层、解决基层群众的问题也是他的职责。
现在,赖琳琳不仅能完整地说出巴塘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还能熟练地向各级媒体记者和宾客讲解巴塘县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风土人情,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巴塘通”。
勤耕耘,不断提升巴塘美誉度
作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赖琳琳充分发挥其新闻宣传和网络舆情处置的专长,采写、编辑和审核巴塘手机报100余期,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消息和正能量及时传递给全县干部群众,为巴塘稳定和谐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他还多方联系各级媒体对外宣传巴塘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广泛宣传巴塘旅游资源、农牧产品、民族文化等,提升了巴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的工作得到了巴塘各级干部群众的肯定和称赞。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在介绍赖琳琳时说:“赖琳琳早就成为我们巴塘县的名人了,州上县上的干部群众都晓得他。”
赖琳琳除了履行巴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职责外,还要负责双流援建工作的联络对接、文件拟写、信息报送等工作,同时扮演随队记者的角色,宣传和报道双流县对口支援巴塘县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援藏先进典型经验。援藏两年时间,他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甘孜日报》等国家、省、市(州)媒体、刊物上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条次(期),被各级媒体网络转载报道上万次,宣传稿件数量、质量都高居四川各援藏单位之首。2016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对成都双流援藏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以赖琳琳等两位援藏干部的视角,通过故事化的手段,深情记录了双流区援藏干部在巴塘的工作和生活,真实反映了双流区援藏干部在巴塘扶贫攻坚行动中努力奉献与主动作为的精神,集中展现了双流区在成都发挥四川“首位城市”中发挥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成都双流援藏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藏区,却无力照顾家人
2014年底,康定发生地震,2015年州里成立灾后重建办,点名要抽调赖琳琳去负责文字材料和信息宣传工作,康定作为州府所在地,条件更好,离家更近,大家都愿意去。但赖琳琳肩上任务重、手上工作多,巴塘县宣传部和双流援建指挥部都离不开他,他选择了留在巴塘与他的援建队友们继续战斗。
在巴塘县,赖琳琳知名度极高,他每天负责编辑审核巴塘手机报,他写的新闻信息经常被干部群众传阅。同时,干部群众经常会在中央、省、市(州)媒体上看到通讯员赖琳琳的名字。
走在巴塘街上,经常会有人主动向他打招呼,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群众,都是赖琳琳的熟人。赖琳琳说,这主要得益于他经常下基层,所以接触和认识的人多。
赖琳琳的同事告诉记者:“他来宣传部简直是我们的福分,他完全是在挂实职,他是巴塘好干部”。
在巴塘县,赖琳琳将自己的一片赤诚献给了当地的藏族群众,但对家庭而言,他说自己总是亏欠的。老人生病住院,他不能在身边伺候尽孝;女儿年幼上学,他不能时常在身边给予父爱;妻子持家辛苦,他不能在身边给予支持,承担生活压力……
和其他很多援藏干部一样,赖琳琳在远离亲人的康巴高原工作,家庭不能照顾,忠孝不能两全,但他却无怨无悔。赖琳琳说:“我要把对家人的愧疚化为援藏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