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给藏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本站原创    2016年07月07日

    ——记成都市龙泉驿区援藏干部人才、甘孜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黄长江
    ■记者 张磊 马建华 见习记者 张嗥 文/图
    在首都北京,有位非常著名且深受观众喜爱的喜剧演员,他个子不高,脸上时刻带着标志性微笑,他的小品总会给喜爱他的观众带来快乐和欢笑,他就是大家熟知的小品演员潘长江。在距离首都万里之外的踢踏舞之乡——甘孜,也有这样一位个子不高,同样深受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尊重和喜爱,不同的是,潘长江给大家的是欢乐,而他带给群众的是健康和希望,他就是农牧民群众心中的“好门巴”,县医院其他年轻医生的好老师——黄长江。
    黄长江,男,43岁,中共党员,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第三批援藏干部人才,现挂职于甘孜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
    “小身板儿”在藏区迸发“大能量”
    记者见到黄长江时,是在甘孜县人民医院最忙碌的地方——四楼外科。黄医生一张“娃娃脸”,梳着“妹妹头”,穿着最小号的白大褂,旁边都是“牛高马大”的康巴汉子,这样一来,他便显得更加矮小。
    甘孜县人民医院宋院长说:“就是这幅小身板儿,在甘孜的两年时间迸发出了让人想象不到的‘大能量’”。
    2014年盛夏,黄长江告别年迈的父母,告别同样是医生的妻子,告别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女儿,踏上了两年援藏路。黄长江说,组织信任我,让我到藏区援助工作,如何做好援藏工作?这两年我该干些什么?该怎么干?从平原到高原,看着车窗外美丽的风景,黄长江心里一直在思索。
    答案,在平凡的工作中慢慢呈现。
    刚到甘孜工作的第四天,正在吃午饭的黄长江突然接到同事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同事焦急的声音:“一名孕妇在接受剖腹产手术时出现大出血,情况危机,需要帮助”。挂断电话,黄长江立即放下碗筷,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手术台。 “这名患者出血量非常多,整个手术台都是血,如果出血止不住,产妇随时有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死亡”,黄长江至今还能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情况。要想成功挽救这名产妇,唯一的办法只有尽早止血。黄长江说:“‘止血’一般人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在手术台上,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凭借多年来的手术经验,黄长江很快找到了出血部位,通过30多分钟的努力,出血终于被成功止住,患者转危为安了,此时,黄长江知道,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自己赢了。
    2014年10月的一天,医院收治一名女性患者,患者来的时候精神极差,反应迟钝,面色苍白,生命垂危,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感染性休克。黄长江说,当时患者病情非常危重,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同时,他果断地给出了治疗方案,经过6小时的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来,患者家属含着眼泪用很不流利的汉语说,谢谢你救了我们的亲人。
    这次,他不但挽救了患者的性命,看到患者经济条件非常困难,他还发动医务人员向这名患者捐款5000多元。在这名患者出院的当天,黄长江收到了他来甘孜后的第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记者得知,在后来的工作中,他还陆续收到两面锦旗,三面锦旗包含着患者对他的信任和重托,这三面锦旗也时刻鼓励着他、鞭策着他。
    两年来,黄长江扎根高原,扎根医院,克服海拔3400多米工作环境给他身体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一心扑在医疗事业的最前线,就诊治住院及门诊患者2000余例,主刀手术200余台,成功抢救外科危重急病患者40例,开展门诊小手术500多例,义务下乡送药送诊12次,与农牧民同吃同住,诊治边远乡村患者7000余人。他所诊治的病人遍及甘孜、石渠、德格、白玉等7个县。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获得藏区农牧民群众及当地医院领导、同事们的高度赞扬。
    传帮带,为藏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甘孜县位于我州西北部,康北地区腹心地,县城海拔3390米,全县医疗机构27个,卫生人员363人。
    “现在除了少数偏远乡镇以外,县城医疗单位基本告别了‘缺医少药’的时代,但是甘孜县卫生系统缺少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过硬的高素质技术人员,还不能完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除了治病救人,作为院长助理的黄长江还经常在思考如何为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通过在工作中的切身经历,黄长江觉得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是最关键的问题。他在援藏过程中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为医院培养一批当地的、年轻的医疗骨干。如今,这个目标基本实现。有的年轻医生在他的帮助指导下,已能独立开展肛肠外科手术;还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已能完成阑尾手术;更骄傲的是,还有医生在他的帮助指导下,已能独立开展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两年来,黄长江以1+2传帮带模式,将自己所知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使这些年轻的医生慢慢成长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黄长江说:“以前一些普通的疾病,病人都有可能要费时费力到康定、成都等大医院去治疗,路途远、费用高,现在医院有了留得住、干得好的技术骨干,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相信藏族同胞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不会存在”。
    回首两年援藏路,黄长江用质朴的语言告诉记者:“医疗援藏是一场爱心接力,除了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治病救人,更要给藏区带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留下世代传承的支医精神,两年弹指一挥间,时不我待,只有快马加鞭,争取为藏区群众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 上一篇:民生城建让市民幸福栖居
  • 下一篇:让温泉“泡”出的精彩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