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三河堤坝有位“康巴勇士”

《甘孜日报》    2016年07月13日

 
    ■本网记者整理
    “阿爸,村口的洪水减弱了没有,您年纪大了,力气活要掂量点。”
    “康勇,我这不要紧,天气预报说你们那边大雨还会持续,你可要多留意大坝上有没有泥土流失,第一时间把漏洞补上。”
    这是一对父子的聊天记录,父亲名叫康元富,是康定市前溪乡初咱村支书,连日暴雨造成了部分地段山体滑坡,他正带领村里民兵修筑抗洪堤坝。儿子名叫康勇,是陆军军官学院抗洪抢险突击队的一员,他已经和战友们一起在合肥市丰乐河大坝三河镇段连续奋战了120多个小时。
    7月4日,康永刚与战友换班躺下,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余琴芳地抽泣声。
    “康永,刚从新闻看到你们部队去抗洪了,水流这么急,你可要多穿几件救生衣……”
    “阿妈放心,大雨已经停了,家乡那边怎么样?”听见母亲抑制不住的哭泣声,康勇赶忙编了个谎话想岔开话题。
    自从儿子当兵入学,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部队既然连夜开拔,怎么可能不紧急。其实母亲余琴芳还有个担忧,康勇年幼时就患有风湿病,每逢刮风下雨便疼难忍,每次她都会把儿子的双脚捂在怀里,才会稍有好转。
    实际上,仅第一天晚上加固桃花岛段堤坝,康勇就在冰冷的泥水里泡了一夜。当时情况紧急,大坝塌方了近100米,他第一个报名加入党员突击队,主动承担起危险最大、任务最重的打木桩任务。“在部队那会,我参加过牡丹江抗洪,2010年在大坝上火线入了党。尤其是打木桩,我有经验。”作为骨干,他带领30名突击队员,在河水与堤坝边连续奋战了6个小时,将200度根3米高、碗口粗的实木桩钉进泥土中,确保了堤坝加固初战告捷。
    返回时,小腿和脚踝钻心的疼痛却让他只能在战友的搀扶下,一步一顿向前挪动,10米高的斜坡,他们足足走了15分钟,面对战友递来的矿泉水,却怎么也拿不住,仔细一看,双手虎口已被连续运转的打桩机震破……可是,仅仅休息了3、4个小时,康勇和战友们又冲锋在离洪水最近的地方。
    “这几天,给家里打过电话吗?”面对记者关切地询问,康勇轻轻摇摇头,“想打,但是没时间,也不敢,怕听到阿妈的哭声。”说到这里,这位勇战洪魔未曾有半步退缩的铮铮铁汉,眼圈一红,豆大的泪珠滚落在在伤痕累累的手臂上。“
    和平年代,抗洪救灾就是战场。在康勇的朋友圈里,分享的“陆军军官学院官兵星夜驰援三河镇”动态中,父亲第一时间留言。
    “儿子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雄起,因我们是康巴汉子。”同样奋战在抗洪一线的父亲,一直忙到凌晨才得闲发出这条讯息。不善言辞的父亲一直用这种方式鼓励他保卫人民群众。
    7日上午,丰乐河堤坝基本稳定,康勇小心翼翼拨通了阿妈的电话,电话那头,阿妈迫不及待地说:“康勇,昨天又从新闻上看到你们了,你是我们家族的骄傲!”这一刻,康勇哽咽了,紧握着电话却说不出一句话。
    “从小爷爷就教导康勇长大后要报答人民,他是村里第一批党员、是村民兵连长,父亲立志当兵却因身体因素遗憾终身,后来当上了乡村教师才入了党。“几代人当兵的梦想终于在我身上实现了,我是村里第一个’金珠玛米’。”望着身边险情已基本控制的大坝,康勇坚定地说,这些天,每次看到良田被淹、百姓受灾,战友们心里都像被刀割了一样难受,恨不得一刻不歇的干,让百姓少受损失。
    远处,鲜艳的军旗迎风飘扬,旗帜下官兵们正在整队,乌云褪去,天空放晴,陆军军官学院的官兵们却不敢放松,他们和康勇一样,正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守卫着这座古镇和人民。
   
    
  • 上一篇:一个人的水库守护理塘5万县城居民饮水安全
  • 下一篇:道孚警方连破三起盗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