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大渡河畔的“爱心奶奶”

甘孜日报    2016年09月28日

——记泸定县人民法院退休干部杜文芬
   
    杜文芬资助贫困学生。
    泸定,因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而举世闻名,泸定桥十三根铁索就像托起共和国的一根根脊梁;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军精神”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一个女孩降生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她从小接受红色教育,“红军精神”耳濡目染。忠孝慈善的家庭教育,慢慢形成了她诚实、善良、正直和敢于担当的性格,为塑造她可贵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她,为了工作,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不惧报复;她,为了尽孝养母,退休后从城市搬回农村的老家;她,发挥余热,把爱心献给了一个个可怜的孩子和心酸的家庭;她,乐善好施,非常低调,做好事和善事从不张扬。
    她用朴实而善良的风格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她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化作温暖的爱心,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她用一颗慈爱的心抚慰了那些无助的孤儿和特困家庭。她就是泸定县法院原院长、退休女干部、孤儿们心中敬重的“爱心奶奶”——杜文芬。近日,记者专访了这位好心人。
    ■本网记者 邓安华 文/图
    为了尽孝养母,她“告老还乡”
    出生于1948年的杜文芬,现在已年近七旬,由于退休后为尽孝养母和感恩家乡,她长期居住在农村,与一名普通的农村老太婆没有什么两样,你根本想象不到她曾经参加过“四清运动”,担任过妇联主任、团委书记、乡镇干部,还在泸定县人民法院担任过三届副院长、两届院长,她把过去的“辉煌”看得很平淡。她就想做平常人,正直和善良是她做人的本分。她在担任县法院院长期间,因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多次受到一些小人的威胁和报复,但她从不畏惧和退缩,始终尊重事实、依法办事。由于能力强、工作出色,退休后又被县上返聘回去干工作。后来从单位彻底退休,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离开生活环境舒适的县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她魂牵梦萦的家乡,她要尽孝养母,回报父老乡亲,她的老伴和子女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她的想法,老伴退休后也跟随她回到了农村。养母生前时常对人夸奖:“虽然她不是我亲生的女儿,却比亲生女儿对我还好。”养母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她为何不回到舒适的县城生活,而仍然坚守家乡?
    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坚定地选择守望
    在农村,她发现村里还有一些特困家庭,特别是一些“事实孤儿”( 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留守儿童、病残青少年特别需要帮助,每当看到他们那无助的样子和渴求帮助的眼神,她都会默默留下心酸的眼泪。为了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她坚定地选择留下来,老伴也非常理解地陪她留下。由于,她富有强烈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2011年3月,杜文芬被县上任命为加郡乡关工委执行主任,同时兼任县关工委“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小组组长。
    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凭多年的工作经验,她深知,只有摸清实情,才好开展工作。于是,她经常步行或自费乘车深入学校和村(组),通过与家长和青少年交流,详细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状况,主动与学校老师、村(组)干部、派出所民警座谈,共同探讨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积累和总结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工作的举措和办法。6年来,她先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32次,走访基层群众、青少年800余人次,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21次,真正掌握了全乡关爱对象的具体情况。
    为了救助孤儿,她倾注了全部的爱
    当杜文芬了解到,家住泸定县加郡乡刘河坝村,就读于泸定二中初一网课班的13岁女孩尹先凤,母亲生下她不久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几年前父亲因车祸致残,后来也不幸去世,现在与83岁的残疾奶奶相依为命,家里极为困难。尹先风乖巧懂事、成绩优异,杜文芬看到女孩那忧郁和无助的眼神默默地留下了伤感的泪水。为资助尹先凤,她每个月都要从退休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赞助尹先凤婆孙俩,用以购买大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每逢过年过节,还要给她们送去衣物、鞋袜及学习用品等。
    乡里到底还有多少类似的孩子及家庭?杜文芬经过深入调研,对全乡情况了如指掌,她有一个像宝贝一样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个家庭及孩子们的情况。
    加郡乡加郡村16岁中学生罗某,因患硬脑膜动静脉瘘,眼珠严重凸出,流血流脓,辍学在家,因家庭贫困,无力医治,杜文芬心急如焚,多次向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及州关工委报告,积极与州、县关工委联系,组织各方面力量共为罗某募集善款 10余万元,并主动与省内多家医院联系手术治疗事宜。今年3月以来,杜文芬曾12次翻山越岭来到罗某家中看望,帮助想办法,出主意,鼓励他要坚强面对,勇敢战胜病魔,早日恢复健康、回到学校读书,她毫不吝惜地用退休工资为其捐款3000元,作为他的治疗费用。
    家住加郡乡加郡村的12岁少年万某,几年前爷爷和父亲都去世了,母亲再婚,他和60多岁年老体弱的奶奶一起生活,他辍学在家,杜文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杜文芬和关工委同志们的赞助和耐心细致教育,他又复学了。
    加郡村11岁的少年李某,由于父亲犯罪被判无期徒刑,自他父亲被收审以后,其母亲就将家里稍有点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这个孩子暂时寄居在伯父家里,她默默地关爱和资助着他。
    这些事实孤儿和病残少年都亲切地叫她“奶奶”。她与他们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放不下这些孩子,谈到他们,杜文芬的泪珠就在眼圈里打转。
    为了干好关工委工作,她不遗余力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不知道关工委是干什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氛围不浓,特别是农村尤为突出。刚担任加郡乡关工委执行主任的杜文芬,深感肩上担子沉重、责任重大,面对一个个“事实孤儿”、留守儿童、病残青少年,她心急如焚,毕竟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社会上还有一些人说风凉话,她曾经一度心灰意冷,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每当有这些想法的时候,她眼前总会出现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神,想起那些无助的孩子和苦难遭遇的家庭,她就会流泪,于是她坚定信念,决心做出成效。她要发动更多的离退休干部(职工)、乡(村)干部以及乡(村)中德高望重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浓厚的舆论氛围。她多次主动找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介绍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学习宣传关工委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做到让关工委工作性质家喻户晓,入心入脑,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关工委的工作人员主要是老同志,对象是青少年,要想组建一支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关爱队伍,难度可想而知。杜文芬充分利用人缘好、有威信、善交际的优势,走村入户,主动上门,与退休老同志、“三老”干部及村上有威望的老人交心谈心,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并分析老同志做这类工作的“五大优势”,动员老同志按照“就近就地、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入关爱组织,开展青少年关爱活动。对部分思想上有顾虑的老同志,她“三顾茅庐”,积极动员,在她的极力邀请和感召下,一大批老同志最终自愿加入到关工委组织中。她的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皇天不负苦心人,越来越多的退休干部、教师等主动加入到关工委队伍中。加郡乡党委政府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已经纳入了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成立了加郡乡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组织,解决了办公用房,配备了工作人员,增添了办公设施,建立健全了关爱制度,规范了档案管理,每一个村也是按照乡关工委的建制组建了领导班子、配备了办公设施设备,并完善了管理制度。走进每一个村委会关工小组办公室,可以随时调出每一个关爱对象个人及家庭详细情况的档案材料,墙上的组织架构图和管理制度一目了然。
    她说:干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就让我干点踏踏实实的小事
    由于她还兼任县关工委“五老”网吧巡视组组长,她不得不常年奔波于县城和家乡之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6年来,她始终坚持每月自费赶车到县城组织开展网吧巡查,从不间断,从未要求组织报销过一分钱。近年来,她还为3名留守儿童维权,使其多年来在外地打工不回家、不负责任的父母回家履行义务,终于使3名失学留守儿童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她还教育、引导1名失足青年,帮助他改邪归正、从树信心,成功实现就业。她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杜院长,你都退休这么多年了,人也老了,孙子都参加工作了,还这么卖力,为了啥哟?”每当这时,她都会笑着说:“退休了,既要老有所乐,也要老有所为嘛,虽然干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就让我踏踏实实地干点小事吧,为下一代做点实事。”
    她的无私奉献,她的深切关爱,不仅改变的是无数困难家庭的生活,更改变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命运,给予了他们走出困境奔向新生活的希望。她用正直和爱心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了一个退休干部的奉献精神,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就像一盏灯塔,照耀着前进的道路;她不愧是大渡河畔那一群苦难孩子心中的“好奶奶”。
    
    
    
    
    
    
    
    
    
    
  • 上一篇:许方燕终圆大学梦
  • 下一篇:四川公安发布国庆大假期间35条防诈骗防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