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16日
■张建国
为按时赶到内江开会,早8时就从康定出发,毕竟有500多公里的路程,如走S211线就更远,且路上不堵车的几率很小。甘谷地分路口,我们见客车走的G318线,也毫不犹豫直奔二郎山而上。
出二郎山隧道了,不出所料,天色灰蒙蒙的,大雾铺天盖将山遮掩得浓浓实实的。才下了雨,路面上湿漉漉的,一路顺畅驶过脚基坪、新沟和天全县城,11时左右到始阳“罗老七饭店”午餐。
出了始阳不过十来分钟,在飞仙关前被堵,成都方向上来的车在通行,算了时间路程决定调头荥经绕道走。一上到荥经的岔路,感觉就像老G318线,并且两边的村镇也像泸定县。天全和泸定仅隔着一座二郎山,生产生活习俗大致相同,就连两边的民居样式风格也差不多,是川西民居。
午过雅安,抵达乐山,到自贡的高速因交通事故封闭,便下乐山南高速路,调头重上高速,走自贡到内江,结果却将车开过了。好在走了十来公里终于看见了一路口,下了高速,又调头原路返回,上了到自贡的高速。一路飞奔,将乐山抛在车后,又疾驰了一段路就看见了荣县。
看见荣县,不由得想起毕世祥部长(于2013年12月16日在州委宣传部长任上,赴基层开展工作,因公殉职在高尔寺山冰雪路)来,他生前曾给我提起过,他在荣县挂职县委副书记1年,再过一个月就是他因公殉职3周年。斯人渐行渐远,昔日情景却越来越清晰。人们常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而我却时不时的触景生情想起他来。
说来也是缘分,在毕世祥任甘孜州副州长期间,源于一位老大哥的推荐,我有幸作为身边工作人员,同他朝夕相处了近4年。还记得当时我不是很喜欢跟随领导工作,也就是为了完成老大哥的任务,答应暂且跟随一周。在跟随他的第二天,他的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当时他对我说,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个团队的了。他坦荡、诚恳的胸襟和尊重、信任的礼节,一下就将我深深吸引住了,也彻底打消了我最初的念头。后边才知道,其实他也是出于对我那位老大哥的尊重,同意我跟随他工作一周看看。
期间,他主要负责三农、生态等工作,还管过人口计生、商务合作、旅游、外事台侨等,全程参与并主抓了帐篷新生活、牧民定居和石渠灾后重建等重大工作。成天一块在州内18个县325个乡镇奔波,呆的时间长,除聊工作之外,也聊一些生活趣事等,这一聊还发现我同他有许多时空交集。
我于2007年从石渠调到康定工作,到2012年租住的房子就在他任康定县委宣传部长时曾住过的房子楼上。我租住时,那房子已经很老很旧了,总共6楼12户,被前后左右的高楼簇拥在康定市下桥巷子里。据他讲,90年代,那栋房子还是康定城里最好的房子之一,隔窗就可以望见折多河和下桥。他那时在康定县委任宣传部长,就住在3楼,后来住了两年,搬到光明小区。
后又聊到他在荣县挂职任过1年的县委副书记的事,而我在他挂职之前也在荣县有过1年左右的小学借读生活。他还摆谈了些他挂职荣县时的事,成天到田间去检查生产,我也说了当时记忆住的一些印象,比如荣县最大的水库、温室培育秧苗等。
2008年,毕世祥作为州级领导最初联系的县是理塘县,那年8月1日到理塘县开了个会,第二天就接到通知联系县调整到石渠县。后边伴随着维稳工作、洛须水利工程的争取开工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启动,以及石渠灾后重建等的实施,我们到石渠的次数更多,呆的时间更长。而我到康定工作前,在石渠工作了近14年,同时我爱人也是石渠县洛须人。每次到石渠,毕世祥副州长总爱笑说,“他都是陪着我回石渠,围着我在开展工作”。
2009年藏历新年期间,我们在石渠县色须镇首发新型帐篷时,牧民群众围着新型帐篷称赞不已,整个草原都沸腾了。这还得从2008年10月说起,当时,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和州上安排,毕世祥率时任州畜牧局长的龚建忠等深入牧区基层,反复征询牧民意见,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给游牧民群众设计适合游牧生活的帐篷,做到防风、避雨、防潮、保暖,以及设计适用、便携、经济的卧具、厨具、照明、广播、电视等帐篷生活设施,让大家在放牧过程中也能享受现代生活的总体指示,从民族文化、色彩外形和科学实用等方面作了充分吸纳,形成了最实际的第一手设计蓝图,为省上相关部门设计制作新型帐篷、折叠床、钢炉、奶渣晒垫、马夹凳、牛奶分离器、多功能组合桌、太阳能照明、多功能组合架、多功能提水袋等9件必要生活设施提供了样本,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后来,帐篷新生活9大件迅速在甘孜藏区推广,让群众在游牧过程中提高了生活质量,保证了身体健康,至今仍深受欢迎。
2010年玉树“4·14”地震波及我州石渠等县,真达乡、奔达乡等灾情最重。我们人车不歇,从丹巴抵达石渠,并冒着余震频发、道路垮塌、飞石滚落等危险,深入灾情最严重的真达村、麻达村和紫夫村,开展救援。救援完毕,又临危受命,加班加点统计灾情、梳理项目,在灾区一线一呆就是1个多月,及时形成了向省委、省政府的汇报,也为后边赴京向国家部委汇报争取灾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毕世祥的身体由于常年奔忙,受到很大的损害,加上石渠县城海拔4268米,他的睡眠很不好,每夜基本是晚12点左右才睡,但凌晨5点左右就听见他起床了。当时“新甘石”电网没有通,窗外寒风呼啸、冰雪皑皑,室内温度很低、蒸汽成冰。按他说的,躺下去后,迷迷糊糊的眯个2至3个小时,基本上凌晨3点过就无法入眠,想起来呢太冷(当时石渠凌晨基本上是零下20多度),只好熬到凌晨5时起床。
毕世祥生前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样东西,一样是块灰白色的石头,一样是一张灾后重建中的图片。这块石头是毕世祥在竣工后的灾后重建房现场,从剩余的沙石中随意捡了一块以为留念。那张灾后重建中的图片是2010年5月21日,他陪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宏到石渠县灾后重建现场实地看了后,穆宏邀请他合影留念照的。恰好那天是农历的四月八,为此我还顺手写了首《四月八在石渠陪国家发改委》的诗:“佛祖诞生吉祥天,奔走高原为重建。转山习俗纵万千,难敌我等为民前。”
现在,“最好的虫草在课堂”的观点已经在甘孜大地上广为传播并为大家接收。这个观点是2010年,毕世祥在石渠县长须干玛乡首次提出的。在同乡村干部和牧民对话中,了解到群众送子女入学少后,毕世祥十分着急。他赓即用纯熟的“牛场话”与大家交流起教育的重要性。他先问大家最好的虫草在哪里?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在很高的虫草山上。他却说,不在山上,而是在课堂上、书本里和老师讲授的知识里。大家一下都愣住了,看着大家困惑和急迫的眼神,毕世祥以在场通过学习工作的年轻干部为例,讲到只要送子女上学,学好了知识,考上了大学,寻份工作,收入自然提高。他还讲,虫草资源越来越少,而知识的能量是无限的。大家都被他浅显易懂的讲解吸引住了,很快明白并接受了这个观点。随后,他又将这个观点带到石渠其他乡镇和全州。凡到基层,他都要不厌其烦的讲解“最好的虫草在课堂”的观点。我和许多人也加入了这个观点的宣讲,在日常,尤其到基层,都要大力宣讲、努力践行这个观点。日常,毕世祥十分欣赏“平常心,竹叶青”这句话。2012年8月,我看到《人民日报》刊登的“最好的虫草在课堂”,电联他后,顺写了一联赠他“怀平常心平常见真情,品竹叶青竹叶沥本性”。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了。
毕世祥十分平和,对身边人十分照顾,由于我幼年时偷吃父亲的叶子烟,醉烟了,从此晕烟。为了照顾我,他原本是吸烟的,就尽量克制少吸,并和烟瘾十分大的驾驶员刘进坤约定,车上不吸烟,实在忍不住了,就停下车来匆忙吸上一支烟再出发。我遇到的吸烟的人里,只有他对旁人是这么做的,他就是一位考虑别人多过自己的好人。
因为工作关系,到他家乡丹巴县的机会每年还是有那么两三次,他是一个十分爱家乡的人。一路上,都给我们讲解丹巴的山山水水。他还说,等将来有空了,带我到老家——东谷乡东马村去看看家乡的山水。后来,因工作关系,我和他走了青海藏区、云南藏区等藏区的一些地方,我对他建议,作为生长和工作在藏区的人来讲,将来一定要将所有的藏区都走一走。他也十分赞同我的这个意见,并说将来有机会结伴到西藏,尤其是拉萨去看一看。可惜这两个约定都成了遗憾。
我们经常探讨一些看法,当谈到对人生的意义时,他最爱说“党和人民培养一个民族大学生不容易,一定要把自己的爱和所学所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养育自己的党和人民,洒向这片广袤神奇的雪域高原。”这也深深的感染和鼓舞着我们。
石渠距康定700公里,那几年,我们经常凌晨5点过出发,一天赶到。联系石渠县的3年多时间里,每年前往石渠县几趟,2010年更是达到10多趟,每年都要在石渠县蹲点2个月以上。年均深入农牧区基层时间达5个月以上,行程8万公里。当时,我们工作很忙很苦很累,心情却始终很快乐,始终充满激情。拿他的话说“我们是在把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惠民政策)洒向基层农牧民,做的都是好事”“我们行走的地方都是风景最为美好的,看到的都是最为善良淳朴的基层农牧民”“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基层农牧民增收致富和笑颜最值得”… …是啊!正是跟随着毕世祥这样的人,我才有幸走遍了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中的280多个。
我们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尤其是工作上。他的许多理念、观点和方法对我的启发很大。源于他“箭头向下”的理念,我也喜欢深入基层。他最爱讲要找准坐标,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比较,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足发展,这促使我不断的反躬自省。斯人虽逝,良风永存;生命虽止,精神不泯。毕世祥用实际行动和生命向我们验证了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
参加工作以来,尤其是同他工作期间,作为一位当年因大军进藏留州工作的湖北籍军人的子女,我经常为自己能够同这样好的领导一块工作过感到自豪,同时也责无旁贷、竭尽全力地做好工作。每每想起我那英年早逝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父亲,我觉得自己是无愧于父亲当年留下的遗训:要热爱这片土地,这是我们的家乡。
……
正想着,“到了”,翁加欣喜的话语打断了我过山车般的思绪。内江就要到了,“这次我再也不能错过这个口子了”,翁加打趣地说着,将车右拐下口子。
抬眼向前,远远望见高速路口收费站上“内江”大大的两个字,大千故里——内江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