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莫让“垃圾围城”成为城市之殇

甘孜日报    2017年03月15日

清运工人正在清理河道垃圾。

触目惊心的河道垃圾。

工人们冒着危险清理河道垃圾。

来之不易的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本网记者 /

    河水冰冷刺骨

    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清理垃圾

    连日的“倒春寒”使康定这座高原城市仿佛迟迟未能迈过冬天的门槛。312日,又一个充满寒意的周日。清晨6时,整个城市还笼罩在一片夜色中,零下8摄氏度的气温似乎要将一切凝固,只有哗哗流淌的河水穿城而过。从将军桥眺望折多河上游,几个微黄的小点在水里缓慢移动着。730分,随着“小黄点”慢慢放大,河道保洁工人的身影渐渐清晰。在刺骨的激流中,他们身着连体胶裤,时而俯身捡拾垃圾,时而举臂托起背篓,时而牵手共同迈过滑石。“何师、小张、郑老六……”,这是8名河道清运工平日里对彼此的称呼,每日11小时的高强度“水中作业”,他们已经坚持了34天。

    时间倒回至28日,一则关于“康定城区河道垃圾成堆”的消息在网络发布,引发舆论哗然。尚在春节假期中,相关部门便组建河道保洁小分队,出动数名执法人员和8名专业保洁工人,开始对城区河道进行全面清理。

    “康定城区河道中垃圾遍布,有的浅滩甚至就像一个小型垃圾场,对水质乃至城市形象都有负面影响”,康定市水务局工作人员罗布邓珠向记者大倒苦水,“这些垃圾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清运河中垃圾甚至成为我们的‘常态化’工作。而尽管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对折多河东关迎宾大道至康定中学河道沿线巡视,集中打捞、及时清除河段、沿岸堆积的垃圾杂物,但因为仍然不断有人向河中扔倒垃圾,河道整体环境卫生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的整治效果。”

    8人组成的河道清运队,将垃圾从河中打捞上岸后,再通过一辆核载1.5吨的货运三轮将其运至垃圾处理厂,平均每天能运送3次。粗略算来,短短一个月从康定城区河中竟捞出140多吨垃圾!如果把垃圾堆积在一处,木格措景区的七色海将被填满。

    而为了清运这些垃圾,工人们甚至要承担失去生命的风险。“沿河东路市疾控中心那一段建筑物太多,护栏都被挡住了,没法翻越下河,而这段河道中垃圾又特别多。我们只有从对面阿里布果步游道下河,再从河中趟回来,河中心水流冲击力非常大,有一次郑师傅被急流冲走了,幸好被河底暗石挡住了,当时大家都被吓得脸色卡白说不出话。”谈起这次“意外”,河道保洁队负责人张德华心有余悸。

    在采访中,“纯人工”、“战线长”、“进度慢”成了工人们口中的高频词。在狂风呼啸的康定北门雅拉河边,他们一边提高嗓门回答记者的问题,一边用打捞器收集河中漂浮的生活垃圾,平均每三十分钟才能装满一背篓,再通过绳索运送上岸,大约三小时能打捞出一车垃圾。而最令他们灰心丧气的则是,每次清理过后,第二天某些地段的垃圾又会“野蛮生长”到清理之前的状态。

    “大家开玩笑说我们捞垃圾就好像猴子捞月亮,天天都在忙,垃圾却还有很多。”张师傅无奈地说道。

    垃圾遍布

    清澈河流“变身”垃圾场

    记者沿着康定城区河岸边走了一圈,河道垃圾可谓触目惊心。康定中学段、兵站段河道建筑垃圾堆积如山,郭达桥至向阳桥菜市场沿岸、桥墩,雅拉河沿岸则成为生活垃圾、其他漂浮物的“领地”。旧床垫“搁浅”、木门板卡在石缝间、各种食品包装袋随波逐流、白色垃圾在岸边随风飘舞,砖块、水泥墩、箩筐、纸箱、废旧家电、瓶瓶罐罐在河中构成了一座座“人工岛”。凑到近处,各类食物残渣腐败孳生后产生的刺鼻气味,令人作呕。

    “很难相信,这就是市民们对母亲河的‘回报’;更加难以置信,这是一座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记者漫步折多河,初春出游的上海游客白先生,向记者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天气即将转暖,游人日益增多,而河道中的垃圾,却正在拉低这座旅游城市的“颜值”。 “几天前,在清理垃圾时,我居然被刚好倒落下河岸的建渣砸到。上岸寻人,却早跑得没影了。”清运工人告诉记者。

    “一辆丰田越野车靠在人行道上,里面的人打开车窗向河中扔出垃圾后就扬长而去。”

    “晚上沿河餐馆服务员将一桶桶的食物残渣和泔水倒入河中,凌晨菜市场商贩把一筐筐烂菜叶连筐扔进河里。”

    ……

    从河道保洁工人的口中可以得知,“前脚清理后脚扔”犹如小学经典数学题“进水管和出水管同时放水,水池何时被填满”一般,让整个河道清运工作仿佛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

    而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需要担心的就不仅仅是市容市貌的问题了。“进入汛期,如若折多河上游的大量建筑垃圾未被清理,冲到较窄的位置堆积,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位防汛专家如是说。

    而另一组数据则表明河中的垃圾远比我们能看到的多,康定金源实业有限公司金龙电站负责人李楠告诉记者:“我们设置了水中垃圾拦截网,近段时间每天从康定城里漂下来的垃圾约有1吨,而到了平水期和丰水期,每天拦截到的垃圾量几乎是现在的两倍。”众所周知,折多、雅拉两河交汇后,成为大渡河重要的支流,如果任由这些垃圾流向下游,水质是否会被影响?生态是否会被破坏?最终又会造成何种严重的后果?这一系列推测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河道垃圾问题,已犹如正在扩散的“毒瘤”般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摒弃陋习

    莫让“垃圾围城”成为城市之殇

    “稍微翻阅一下法律读本便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都明确规定,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防治流域水污染,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禁止在河道倾倒垃圾,违反规定的,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常常出现取证难、执法力度弱、处罚难度大的情况。”从康定市水务局工作人员的一席话中,记者感受到从“源头”治理也并非易事。

    其实不只河道,在康定城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甚至某些商住小区当中,“垃圾死角”层出不穷。

    在这片没有雾霾的天空之下, “垃圾围城”竟愈发涌现。

    “垃圾堆中剩饭剩菜很多,有的旧家具还能用就被扔了。”

    “很多人都喜欢隔垃圾桶几步就抛扔垃圾,经常甩在旁边。”

    “垃圾死角当中最难打扫的就是建渣,处理建筑垃圾是有专门规定的,但很多人都是看哪里方便扔哪里”

    记者随机采访几名环卫工人后,认为造成“垃圾围城”的根本原因,既有社会公共设施处理垃圾的能力不足,也有市民的节约意识不强、环保观念淡薄,更有人因为一己私利而不惜破坏公共卫生环境。

    随手乱扔垃圾、违法倾倒建渣、甚至故意将牲畜粪便排放到某单位院落内。一些人受到传统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束缚,无视公众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而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之时,其个人行为实则已是社会陋习。

    仔细分析,这些陋习的形成,有环保意识不强,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经费投入不足,设施不到位的原因;还有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则是因为部分人素质不高,认识不到位。

    “比如在城区滨河路向阳桥一侧,就有一排垃圾桶,这里离菜市场不过几步路而已,但许多人就是宁愿把垃圾、烂菜叶顺手扔在河中,也不愿意走到垃圾桶跟前来。”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管理人员这样对记者说道。

    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治理河道垃圾污染是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没有太大关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甚至成了某些人“责难”政府的顺口溜,这不免让人忧心忡忡。

    不文明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文明形象,正是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行为让我们居住的环境正变得杂乱无章、环境恶劣、卫生堪忧,从而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须知“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是需要每一个康定人共同维护的荣誉!

    “希望加大整治力度,彻底清理河道内的垃圾、淤泥等隐患,强化监管,形成长效机制。”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小小的一个行为做起,不乱扔垃圾,从自我做起,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为改善环境献出自己一点小小的力量。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从几位康定市民口中听到这样的呼吁之声。

    切莫让“垃圾围城”成为城市之殇!

    后记:去年,通过强力开展“五片四线”乱象整治,推进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康定市城市整体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在第九届康巴艺术节期间为游人津津乐道。今年,该市正在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全力打造首部城市,而诸如“母亲河藏污纳垢”“垃圾死角频现”“背街小巷污水四溢”等现象都与之背道而驰。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纷纷提出,“目前城乡垃圾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覆盖率低,大多都处于乱倒乱堆的状态,沿河倾倒现象尤为突出,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这就说明,垃圾如果不能“脱困”,就会扩大到环保乃至生态环境的范畴。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化民生意识,发挥市民的主体性,充分调动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垃圾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格局。远的不谈,刚刚“升级”为5A的海螺沟景区,便通过“厕所革命、垃圾银行、干部职工率先拾捡垃圾”等措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景区城镇卫生治理长效机制,使得人居旅游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正在高速发展的城市能否破解“垃圾围城”困局呢?答案是肯定的。

    


  • 上一篇:藏区“罗盛教” 见难伸援手
  • 下一篇:别让沉重彩礼挡住奔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