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08日
——记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第一书记贾小松
贾小松,2015年9月下派至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围绕第一书记工作职能,培育产业打造村集体经济,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夯实基础筑堡垒
贾小松紧紧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个“牛鼻子”,把抓班子、带队伍贯穿工作全过程。从村组干部、“9+3”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富能手、表现突出的中青年农牧民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逐步优化农牧民党员年龄和文化结构。实行每周召开一次村“两委”会议研究日常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集体学习、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制度,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事一议”制度,有效加强“三务”公开。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组织党员联谊、重温“双承诺”、带头佩戴党徽亮身份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村支部协调组织技能培训300余人次,介绍就近务工800余人次,增收9万余元。帮助缺劳动力贫困家庭开垦土地、修建房屋。争取国家投入380万元建成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争取县级部门10万元用于软件建设,实现了活动阵地质的飞跃。依托“农牧民夜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出村干部会前学法、遴选“法律明白人”,建立下汝村法律顾问制度,提供法律帮助和无偿法律援助,教育引导村民“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
发展产业促脱贫
贾小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2016年顺利实现下汝村摘帽、43户210人脱贫。
做好“加法”,调整种植模式。种植青稞244亩、马铃薯103亩、圆根豌豆及其他作物61.5亩。争取黑青稞种子5300斤、紫皮马铃薯种子3400斤,解决了种子缺口。协调解决2.5万元的小孔镀锌网围栏5800米,避免基地被刺猬等野生动物破坏,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按照马铃薯“自食1亩、对外出售1亩”思路,每户至少增收1000元。
做好“减法”,发展大棚蔬菜。下汝村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吃菜难、买菜贵”现象较为突出,买菜年支出2000—3000元。为此,他启动贫困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建第一书记示范大棚、贫困党员蔬菜大棚,为每户贫困户修建1个小型蔬菜大棚;派出单位州司法局赴村举办蔬菜大棚进下汝暨蔬菜种子发放仪式,发放13个品种的蔬菜种子596袋,并邀请农业专家办讲座、大棚内教学。帮助贫困户每年减少2000多元生活支出,以实现“减少支出等于增加收入”目的。此外,针对贫困户缺劳动力、缺技术实际,开展多重结对帮扶,除帮扶责任人一对一帮扶外,还建立“1至3户非贫困户带动1户贫困户”、“1名农村党员联系3户贫困户”、“1名乡干部联系1至3户贫困户”多重结对模式,农技员不定时进村指导,干部积极进村入户关心蔬菜种植,党员示范引领带动,确保了大棚蔬菜项目见成效。
做好“乘法”,兴办集体牧场。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采取“国家投入+贫困户自筹”方式,组建下汝村集体牧场,养殖优质牦牛200余头。争取到州司法局20万元、交通银行70万元产业帮扶基金,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规模。争取农业部门20万元修建牲畜暖棚,成立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将集体牧场与合作社整合,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引导村民由“靠天养畜”向“科学养畜”的养殖方式转变,通过提高出栏率,2016年每户贫困户增收500余元。
坚持为民解难题
贾小松坚持入户走访,及时收集群众困难意见,用实际行动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点滴小事促进了与村民联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开展微信助学,支持残疾人格它新三个女儿上学,收到御寒衣物50余件套、书籍50余册,通过微信红包募捐到生活费12900元,保证了三姐妹每人每月400-500元的生活费。目前,促成交通银行领导与2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结成对子,拟对5名贫困学生开展助学。先后争取资金6000元帮助贫困党员开办“党员便民小卖部”,帮助筛选批发商建立长期进货渠道,在方便上汝下汝两村60余户村民购买日用品的同时,实现营业额4万余元、纯利润5000元。利用理塘县通讯部门下乡赠机活动,为贫困户申领电信公司手机10部、移动公司手机47部,确保每月有120分钟免费通话分钟数,并且免费试用两年。申领村村通70套,在对村民统一培训安装的同时,还上门为21户村民进行安装。为集体牧场承包户争取价值2万元的帐篷3顶。坚持做到“六必访六关注”,一年多来先后走访退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30余次,同农村党员交流征求发展良策,走访贫困户300余次。帮助贫困户甲它办理社保卡等,走访慰问病人家庭、婚丧嫁娶家庭、受水灾家庭等21户,送去了慰问品及慰问金,为泽桑安装塑钢窗、为洛当购买钢炉,前后为村民服务共计支出5000元,协调派出单位州司法局开展走访慰问,发放现金和物资折价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