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12日
——记理塘县亚火乡下坝村第一书记格扎
一提到格扎,理塘县亚火乡下坝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一心一意为了我们村的发展倾心倾力的人,真正带领我们脱贫奔康的人。”
格扎是一位平凡而朴实的基层第一书记,他用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践行着为党献身、为民谋利的宗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谱写了一曲豪迈的奋斗之歌。
狠抓基层党建 发挥堡垒作用
作为一名党龄较长的党员干部,格扎以身作则,将党的章程、党的纲领以讲故事的形式经常向党员干部和发展对象宣传讲解,时常促膝谈心,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他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针对该村没有村级活动室的实际,他多方争取,于去年12月建成了村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充分发挥了村级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根据“五个好”的要求,他着力加强党支部建设,重点抓群众教育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开办“农民夜校”,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增强感恩意识。
一年多来,他先后组织召开30多次各类会议,同时深入农户家中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党组织后继断层的问题,他严格按照新时期发展党员的要求,积极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在党员教育上,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鼓励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探寻好的发展思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使村里工作有章可循。
摸索致富门路 发展特色产业
由于下坝村地理位置偏僻、气候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书记,格扎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及时向上级汇报反映,得到了理塘县委县政府及亚火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展现在村民面前。同时,村内实现了安全饮水户户通、手机信号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进,并完成了通村硬化路、入户联户路、“六改三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2户,顺利完成了贫困村“五有”硬件指标。
选好一个产业,是贫困村精准脱贫的关键,格扎因地制宜,认真研究,针对下坝村实际,经过深思熟虑,大胆建立黑青稞糌粑加工中心。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每袋装3斤的黑青稞糌粑销售价格达到35元,每户增收3650元,贫困户尼玛旺姆和次称郎加每户多增收5000元,可观的收入让村民笑得合不拢嘴;成立夏青热俄牦牛养殖专合组织,利用产业扶持金100万元购买犏奶牛及牦奶牛172头,实现每户增收9500元,贫困户白玛降称、泽甲、波所西绕及白玛翁青每户多增收5000元。
坚持为民服务 解难题办实事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他,在对村民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当起了该村学生周末的临时家庭教师。有些农牧民对子女入学有消极思想,认为读书不如挖虫草、读书不如放牛,针对这一情况,他入户讲道理、摆事实,宣传义务教育法,让他们懂得教育扶贫才是最长久的扶贫,“读书无用”落后观念逐渐改变,现在全村17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他用实际行动开展为民服务,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3万元为该村安装变压器;争取到9600元为村民活动中心增添设施;为村里的贫困户募集到过冬的棉被……
转变思想观念 摒弃生活陋习
下坝片区是出了名的刑事案件多发地,因此,他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法制宣传,制定村规民约,签订各种协议,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排除不稳定因素,一年后,下坝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百姓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氛围正在形成,有效杜绝了民间谈判的不良行为。
根据贫困村“四好”标准,他走村入户,为切实改变农牧民的陋习及时制定了“五好家庭”标准,先后召开了大小会议9次,重点讲解不讲卫生的后果,并硬性规定人畜分离,每周驻村干部入户检查卫生,实行打分和奖惩制度,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农牧民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