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17日
图为放置在楼顶的蜂箱。
图为浸满蜂蜜的蜂蜡。
◎丹巴县委中心报道组 杨全富 文/图
在丹巴县半扇门乡腊月山二村的大山深处,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常年在山里养殖蜜蜂,算起来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不仅富了自己,也带动了一群老年人与自己一道养殖蜜蜂,用实际行动酿造出甜蜜的生活。
从丹巴县城出发,汽车在省道317线上疾驰六十余里后,离开317线,走上通村路,一头扎进深山里。穿过一条狭窄的山谷后,在远处的山坡上,几座藏房从树林里冒出了白色的身影。拐了几道弯后,就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腊月山二村里。
打开车门,一股清新的空气铺面而来,此时,空中飘起了细雨,在山谷里缥缥缈缈的,一幅水墨山水画映入眼帘之中。小径旁的野花正在盛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花香,几只蜜蜂在绵绵细雨中忙着采集花蜜。一阵犬吠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随着木门吱吱扭扭的响声,一位头戴黄布帽子的老年人从门口探出了身子,与笔者热情地打起了招呼,他就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人兰友才大叔。
兰友才大叔与我早就相识,不过已有十几年没有谋面,没想到老人已是满脸的皱纹,与十几年前的他判若两人。看着笔者那充满好奇的眼神时,老人笑着说,十几年前,因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且家里负担并不重,因此,那时候感觉自己活得很轻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出门打工挣钱时,不幸摔伤,从此以后,自己只能在家里干一些轻便活。那时候,两个孩子正上学,需要用钱,自己又是常年离不开药罐,也需要用钱。几年时间,他不仅花光了积蓄,且借了许多外债,家里的境况忽然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使得六十挂零他已是满头白发,身体也佝偻起来。
2013年初,有一次他走亲戚时,发现亲戚家养殖有许多箱蜜蜂。从亲戚的口中得知,这里的每一户人家平均每户放养有天然蜜蜂10多群。由于是纯天然放养,因此每斤的价格比市场价还要略高一点,大致都在每斤100元左右,依然供不应求,年均户收入可达一万五千元左右,这让兰友才看到了产业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腊月山二村地处山谷里,原始森林密布,植物种类丰富,一年四季繁花盛开、蜜源不断,为蜜蜂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非常适宜中蜂定点养殖。而且村寨里的苹果、梨树、花椒等经济作物从不使用农药,因此,对蜜蜂没有伤害。自己为何不“靠山吃山”来发家致富呢?
于是,回到家乡后,他爬山涉水在野外收集了五箱蜜蜂,放置在自己楼顶,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事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已发展到二十五箱,翻了五番。这几年里,他依靠养蜜蜂还清了旧债,为家里添置了家电,也有了一定的存款,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
“我们的生活就像蜜一样,甜着呢!”兰友才咧开嘴,笑着说。
这时候,一位城里人开着车来到他家里,前来购买蜂蜜。兰友才提着火炉,在里面撒上柏树枝桠,打开蜂箱盖子后,将烟雾吹进蜂箱里。不一会儿,蜜蜂们纷纷飞出巢穴,在几十米开外不停的飞翔、徘徊,只留下满箱雪白的蜂蜡一排排整齐的竖立在那里。兰友才拿出一把刀,轻轻地在蜂蜡上割取,并迅速将浸满琥珀色糖液的蜂蜡放进瓷盆里。兰友才告诉我,蜂蜡的上半部分为蜂蜜,下半部分是蜂蛹的巢穴,因此只割取上半部分。
当问及一年取几次蜂蜜时,兰友才告诉笔者,他们的蜂蜜一年只取两次,一次是在七月份,这时候的蜂蜜颜色呈琥珀色,液体较清凉,还有一次是在立秋之后,那时候的蜂蜜颜色呈黄黑色,液体较浓稠。
兰友才一边将蜂蜡中的蜂蜜过滤到瓶子里,一边告诉买蜜人:“蜂蜜是蜜蜂采集百花酿制而成,里面有许多花蜜是从中药材花朵里采集来的,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它即是饮品,又是天然的滋补保健品。”
买蜜人告诉笔者,由于腊月山二村蜂蜜色香味美、保质期长、无任何污染,同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因此深受城里人的青睐,他每年都要驱车前来购买。“我们就是图买个放心,吃个舒心。”
如今,在兰友才的影响下,腊月山二村寨子里的20多位老人,也纷纷加入到养蜂这个行业里。为帮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村寨里的一位大学生知道他们的创业计划后,主动为他们在网上打广告。“现在的蜂蜜主要在网上销售,价格每斤160左右。”兰友才如实相告。
“这个行业不需要太多的技术,也不需要你下苦力,最适宜六七十岁的老人们养殖,既为家里增加了收入,更主要的是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老年人也有自己的事业嘞!”兰友才激动地说。
此时,他十几年前的笑容和现在的笑容在我眼前不停地交错着。我想,年轻的容颜虽然一去不复返,然而那独立积极的精神才是一个人真正健康和强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