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3月10日
图为刘小书和同事交流病患情况。
◎尼公 刘文雯 文/图
在海拔4100米的色达,一批批援藏干部告别繁华的都市、温暖的家庭、舒适的环境,带着对各族群众的真挚感情,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与色达干部一起干、一起拼,抒写了脱贫攻坚的奋斗史、奉献史、团结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难得的冬季休假机会,主动请缨,积极返岗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战斗。
最小队员
漏斗胸大情怀
“今天您有什么不舒服吗?我们来给您测一测体温。”这是朱海近一个多月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朱海,今年25岁,参加工作才两年,是色达县援藏队伍里年龄最小的干部。2019年12月25日,他从温江区人民医院来到色达县翁达镇中心卫生院工作,是一名外科医生。
当父母得知他要到平均海拔4100米的色达县援藏时,父母非常反对,因为朱海从小患有严重的漏斗胸,虽说做了胸部矫正手术,胸腔内安装了钢板,可这么高海拔的地方,心、肺等脏器的压力陡增,父母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他对父母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高原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还比较突出,那里更需要我们。我还年轻,就应该到更边远、更艰苦的地区帮助更多的人,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就这样,在他的再三坚持和不断说服下,父母最终支持了他的选择。
1月23日上午,翁达镇交通检疫点发现了三辆来自湖北武汉的车辆,一行9名游客,其中2名游客出现发热症状(随后被确诊),随后一行密切接触人员共13人被安排到翁达镇中心卫生院接受医学隔离观察。
疫情就是命令,朱海与同事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为隔离人员测体温、测血压、测血氧饱和度。留观人员的咽试纸采样、登记和送样工作,是确诊前的一项最为重要的程序。每一次给留观人员做咽试纸采集都会面临随时被感染的可能,面对高风险的病毒,他选择了向险而行。防护服一穿就是7、8个小时,虽然室外冰天雪地、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但他们往往会累得、闷得汗流浃背,不透气的防护服使得朱海缺氧的症状更加明显,可他从不叫苦叫累,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25个昼夜的坚持,在所有密切接触人员解除隔离后,朱海依然没有闲下来。与同事们奔波于田间村道,到农牧民家中开展返乡回流人员居家监测、消毒消杀工作,细心地手把手教他们七步洗手法,指导他们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最大队员
主动“超时”援藏
“预检分诊是第一道关卡,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物体表面消毒,每天至少3次,做好记录……”正在进行检查指导的叫刘小书,今年43岁,是医疗援藏队伍里年龄最大的干部。
2018年,她从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到色达县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本该于2019年就结束援藏任务。但援藏的这两年里,她看到太多的群众需要帮助,总感觉自己还有很多援藏职责和使命没有完成。于是,她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延长一年援藏时间,留在色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副院长,她迅速行动,紧急部署,在零下20度的金马草原,克服一切困难,带领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等部门在院职工,建立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设立单独的留观病区。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坚持每日督查各流程制度执行情况、院感规范情况,强化防护培训,不定时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落实情况。
连续奋战一个多月,筛查干部群众2千多人次。虽然每天的工作非常繁重,但刘小书笑着说:“作为温江派驻色达的一名援藏干部,我主动向组织上请缨抗击疫情,这个春节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坚守在工作抗疫一线,守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疫情不退,我和同事们将决战到底。请温江的家人和同事们放心,我在色达一切都好,不要担心!在这里,我最想对年迈的母亲说一句,妈妈,疫情一过,我一定会早点回家看您,您一定保重身体!”
像朱海、刘小书这样的90后、70后的援藏医务人员还有很多。疫情期间,共有23名援藏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据了解,2018年以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温江区、隆昌市先后共派出79名医务人员,他们薪火相传,舍小家为大家,以对这片土地最真诚的爱温暖着藏区群众的心,以医者仁心守护着藏区人民的安康。